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由泰与盎撒的权力结构开始逆转。
如果说德裔由泰人的崛起依赖自我偽装获得美利坚社会的认可,那么俄裔由泰人的崛起,就是依赖工人运动获得庞大选票。
在激进的对抗下,由泰人工会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能力越来越强。
尤其是在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的新政时期,al的成员人数一度超过了400万。
到了鼎盛时期,al及其后来与產业工会联合会cio合併后的alcio,成员规模甚至超过了1000万。
al不仅成为了全美最大的劳工组织之一,还拥有了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罗斯福政府认识到劳工组织的重要性,在1936年和1940年的连任选举中,获得了来自劳工组织的关键支持,这帮助他成为美美利坚歷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
作为回报,罗斯福推动了一系列有利於工人的立法,如《国家工业復兴法案nira和《国家劳工关係法案nlra,也称为华格纳法案,这些法案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的权利和影响力。
而在由泰立场上,罗斯福也积极伸出援手。
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將由泰人排除在外,只能为他们提供一系列政府职位。
到了1944年,美利坚政府更是成立战爭难民委员会,將救助德国由泰人列为阿美的头等大事。
此外,在以涩猎建国的关键谈判中,罗斯福政府也给予了支持。
从奥斯卡担任劳工部长开始,越来越多的由泰人进入了政府內阁,这些无不反映了由泰人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再过十数年,到了柯林顿时期,国务卿、国防部长、財政部长等重权职位都已被由泰人垄断。
“影响美国经济的只有两百多家企业,而操纵这些企业的却只是六七个由泰人。”
罗斯福一边感嘆美国经济被由泰財阀绑架,一边又不得不和他们合作。
罗斯福家族的另一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有类似的感受。
其在由泰財阀的威胁利诱下,不得不以由泰银行家保罗·沃伯格paul warburg的设想来建立日后控制美利坚乃至全球经济的中央银行,也就是后来的美联储。
而当年筹建美联储的七巨头,实际上代表了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沃伯格家族以及在背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事实上,“美联储”,也从来不是什么正规的国家机构。
严格来说,这是一家属於大財阀们的私营中央银行。
美联储主席一职基本上都被由泰人垄断,所有决策也是由理事会全权管理,就算是美利坚总统来了,也只能提个名。
前番与亨利在拍卖会闹不愉快的艾斯纳家族,就属於俄裔由泰媒体大佬。
而草根新贵的拉里·埃利森,则十分想要朝大部队靠拢,以获取更多的公司订单。
其在画展结束不久,就公开在媒体面前大放厥词;
说亨利种族歧视,不尊重少数族裔,试图挑起公眾对亨利的负面情绪,以此来打压亨利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声誉。
亨利对此也发起初步反击,命令手下律师对其发起了强力诉讼。
只是因为当时忙於处理与洛克菲勒的纷爭,所以还未来得及进行后续动作。
“恩,你心里有底就好。
不过,作为你的叔叔,我还是希望你不要树敌过多。
由泰佬可是出了名的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