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亮剑之人形自走炮 > 第289章 管退式火炮

第289章 管退式火炮

直接打到炮管高温超限,这才停止射击。

当然这榴弹炮只需要校准一次就能连续开炮,自然还是多亏了榴弹炮上的管退缓冲装置装置。

要知道火炮截止到如今已经发展了近千年,从南宋的霹雳炮开始,经过近千年间无数武器设计师的完善和发展,如今的火炮的结构相对于古代的火炮来说已经十分复杂。

在如今的火炮射击时,往往会看到火炮炮管会向后“缩”一下,这就是如今火炮通过反后坐装置在抵消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

毕竟初中物理就已经学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随着火炮的口径越来越大、威力逐渐提升,相对应的,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也对火炮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了对火炮的构件造成冲击,降低牢固性之外,每次射击后火炮的位置移动使炮手不得不重新瞄准,严重降低了火炮的射速。

早期火炮之所以无法抵消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在于此时的火炮炮架大多采用的是刚性炮架,火炮的身管直接以刚性连接的方式架设在火炮炮架上。这种情况下,火炮射击时大部分的后坐力都传导回炮架上,导致火炮发生位移。

在一八九零年前后,随着液压装置和高强度工业弹簧的发展,火炮反后座装置开始出现。但是此时的火炮反后坐装置还比较简单,反后坐效率较差,所以主要布置在岸防炮、要塞炮、舰炮等体型较大的火炮上。

早期装备反后坐装置的火炮一般都是架退式火炮,顾名思义,这种火炮是在射击时,是通过火炮炮架的整体后移来抵消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

架退式火炮结构上主要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是身管和刚性连接的滑动式炮架,下半部分则是带一定倾斜角度的滑轨。

在火炮射击时,火炮炮身在后坐力的作用下从滑轨的底部沿着滑轨爬升,将火炮后座的动能转变为高度势能。随后上半部分在本身重量的带动下复位,一个完整的反后坐流程结束。

早期大部分火炮都是采用身退式设计,因为火炮本身的重量加上倾斜滑轨作用,可以弥补因早期液压装置和弹簧性能不足而导致的反后坐装置效率低的缺点。

当然,架退式火炮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炮架和滑轨是反后坐装置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架退式火炮的口径越大,体积就越大,相应的操作也就更麻烦。其次,是架退式火炮的射击精度较低,滑轨越长、火炮射击精度越低。

架退式火炮射击时,炮管位置会出现较大变化。

架退式火炮在点火的瞬间火炮炮管就已经开始移动,当炮弹出膛时,火炮炮管已经移动了一段距离,炮弹就会偏离射手此前已经瞄准的目标,滑轨越大、越陡、反后座效率越高,火炮射击精度就越差,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火炮设计师开始提升液压装置和高强度弹簧在火炮反后座模块中的应用比例,多少缓解了射击精度不足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也给架退式火炮的没落埋下了种子。

于是架退式火炮精度不行,武器设计师们就改变了思路,从而研发出了管退式反后坐装置。

管退式火炮和架退式火炮最大的不同,就是管退式火炮在工作时只有火炮身管在活动,而且在火炮身管向后“缩”的过程中,火炮的炮管角度没有像架退式火炮那样出现垂直距离上的移动。

因此多枚炮弹出膛后的角度是相近的,炮手就不用像架退式火炮那样一直去调整炮身,也有利于提升火炮的射速。

珐啯施耐德m1897式野炮,也就是军迷口中的“75小姐”就是一款管退式火炮,也是最早出现在战场上步入实战中的管退式火炮,可以说至此所有研发的管退式火炮的先祖。

而亮剑剧情里李云龙炮轰平安县城所使用的就是这门火炮。

施耐德m1897式野炮的火炮身管布设在一段炮架滑轨上,火炮射击时,火炮身管回缩,将后坐力施加到炮架上的弹性装置上。随后弹性装置依靠积蓄的能量让火炮身管复位,火炮即可再次进行射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