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既是一次巨大的机遇,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一旦成功,前途无量;一旦搞砸,恐怕再难起来。
更何况,这支部队是被上级寄予厚望的试点,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他想起孙同非说的“摸著石头过河”。
这河,水深水浅,暗流何在,都得靠自己一步步去探。
想著想著,他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迎接这场挑战了。
几天后,正式文件下达:
组建信息化机步旅,番號第c旅。
旅长由陈江的老上级龙凯峰担任,政委厉海光从其他部队调任,原为某机步师副参谋长,此次也算晋升。
陈江任副旅长,军衔上校,正团级。
该旅下设两个团及一个信息技术大队、一个陆航直升机大队:主力装甲团团长为赵振国,机步团团长赵大志。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之前的汽车团也进行了大幅改编,保留两个营的重型车辆,其余转为机步连,增强了整体战斗力。
信息技术保障大队为副团级编制,由唐心怡任大队长,全面负责全旅的信息化技术保障。
陆航直升机大队同样为副团级,大队长蓝心民从外单位调任。
全旅总兵力约六千余人,配备坦克、自行火炮、重型卡车及武装直升机等多种重型装备,这在我军歷史上尚属首次。
消息一出,眾人纷纷向陈江道贺。
俞根山第一个赶来——陈江的提拔对他也有利。
廖伟良处长转业的通知也已下达,俞根山接任处长。
虽是平级调动,但从副职到正职,意义明显不同,更意味著他在部队还有进步空间。
两人在办公室里亲切的交谈著,俞根山还很谦虚的问陈江作战处的一些问题,陈江当然不可能在他面前摆老资格,何况人家当副处长这么多年,所有处室的职能情况都瞭然於胸,这句话明显就是客套话。
相比之下,陈文华就有些失意。
好不容易盼到陈江调离,处长之位却仍与他无关。
更关键的是,钟亦雪被提拔为副处长,又一个强劲竞爭对手出现了。
其实在钟亦雪的提拔上,陈江只是提了点建议。
他认为这位女军官本身素质出色,加之她本身属於“將门虎女”,即便没有他的举荐,晋升希望也很大。
至於陈文华,说实话陈江了解不深,接触时间太短。
况且上级並未徵求他对处长人选的意见,这不是他该插手的事。
这些是非恩怨,陈江已无暇琢磨。他在这个处室的任务已经完成,目光完全聚焦於新的起点。
陈江前去报到时,由孙同非亲自陪同,足见对陈江的重视。等他们赶到时,龙凯峰等人已在旅部门口迎接。
龙凯峰率先迎上前向孙同非敬礼:“欢迎首长蒞临指导!”
“哈哈哈,龙旅长客气了。你这回指挥的是全新部队,大有可为啊!”孙同非语气中不无羡慕。虽然龙凯峰眼下只是旅长,但这支部队是上级寄予厚望的试点,平级甚至更高只是时间问题。再过几年,谁称呼谁“首长”还真说不准。
两人寒暄几句,便转入正题。其实无需孙同非介绍,陈江和龙凯峰早在702团时就共事过,算是老搭档。
“旅长好!”陈江上前敬礼。
“哎呀,陈副旅长,想不到咱们又搭班子了。”龙凯峰感慨良多。初识陈江时,他还只是个上尉,如今已快赶上自己了。而且这小子路子活、眼光远,將来绝非池中之物。
“能在老首长手下工作,我非常高兴,一定能学到更多东西。”陈江回答得谦逊得体,也给足了龙凯峰面子。
龙凯峰哈哈一笑:“不是手下,是旅领导班子共同奋斗,把这支部队带出来!”
陈江微笑点头。
隨后,龙凯峰带陈认识旅主要军官。走到赵大志面前时,对方心服口服——当初紧急拉练时他还不太服气,如今陈江已成他的直接上级。
“陈副旅长,今后多指导。”
“赵团长,也请你多支持。”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陈副旅长好!”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正是赵振国。他此次带来一个装甲团,也算升了一级。该团下辖主战坦克营、重型自行火炮营和装甲防空营,战力空前强大。
原本正志得意满,从军校深造回来就担任主力装甲团团长,还是全军试点单位,何等风光!可见到陈江,那点得意顿时消散——同为同学,陈江已是他的上级。
虽有些落差,但他对陈江的能力心服口服。毕竟在军校时陈江就是班长兼优秀学员代表,受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老同学,咱们又到一起了!”陈江见到赵振国也很高兴。对方性格爽朗,容易相处。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最后一位是唐心怡,她调任信息保障大队大队长,算是发挥专长。
看著陈江肩上的三颗星,说不羡慕是假的。
但好在是熟悉的领导,总算一件好事。
“原来你都认识啊?那太好了!”龙凯峰惊讶中带著欣慰,“这些都是从军区各部抽调来的骨干,我还担心你们磨合需要时间。既然都熟悉,那就省事了。”
孙同非將陈江送到,作了一番动员讲话后,便准备返回。
临行前,他特意嘱咐陈江:“好好干!这支部队上级寄予厚望。如果干得出色,將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著你们。记住,一定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