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文娱大佬竟是金融巨鳄 > 第237章 香江布局落定,全球蓝图提速

第237章 香江布局落定,全球蓝图提速

香江的资本博弈,并未因全球市场的又一次动荡而停歇。

接下来的几天,辉远传媒在许安红与杨柳这一明一暗的完美配合下。

高速运转,开始收获此前布下的丰硕果实。

十一月十九日,下午。

香港明报大厦,一场备受瞩目的签约仪式在此举行。

镁光灯下,金庸先生面带微笑,与辉远传媒代表许安红交换了文件。

根据协议,金庸将其名下持有的明报集团股分,以溢价20%转让予辉远传媒。

“我相信顾先生和辉远的能力与眼光,能将明报的‘明’字,即明理、明辨、明达的精神,在新的时代更好地传承下去。”

金庸简短的发言,为交接定下了基调。

加之此前在股市中吸纳的股票,辉远对明报的总持股比例达到了34.9%,已稳坐最大股东之位。

这笔交易,对于金庸而言,是为毕生心血找到了可靠的托付。

对于辉远,则是将一块“文化金字招牌”及其附带的优质资产柴湾明报工业中心收入囊中的关键一步。

拿下明报后,接下来的收购动作更如旋风般展开了。

《星岛日报这家历史悠久、覆盖全球华人社区的中文报业巨头,其流通筹码被辉远迅速吸纳,持股比例也达到了34.9%。

这进一步扩大了辉远在严肃新闻领域的影响力。

对于此前参与抹黑风波的媒体,辉远的回应则是资本清算。

《东方日报其背景虽显复杂,但在辉远雄厚资本、港府明确支持面前,最终也只能屈服于被收购。

未上市的《苹果日报,辉远则通过中银等渠道幕后施压。

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和辉远给出的溢价收购条件面前,其多数小股东将股份售予辉远。

黎智瑛虽仍持有部分股份,但其影响力已被大幅稀释,难以再掀起风浪。

而在影视领域,一场整合大戏在嘉禾影业上演。

尽管辉远在香港已拥有王晶的“最佳拍档”电影公司,但嘉禾所拥有的片库、发行网络以及旗下巨星,才是辉远更想拥有的。

在创始人邹文怀与何冠昌的办公室里,许安红带来了顾俊辉的承诺和一份极具诱惑力的蓝图。

当下,正值成龙与嘉禾合约谈判的关键时期,好莱坞的召唤让其团队对续约条件极为苛刻。

辉远介入后,直接开出一份“十年十部”大片合约,全力支持其进军国际市场。

合约不仅覆盖成龙本人,更惠及整个成家班,承诺给予其团队业内最顶级的待遇和资源。

面对这样一个能直接将自己和团队送上世界巅峰舞台的机会,成龙的选择毫无悬念。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位功夫巨星李连杰的合约也正式敲定。

早在十一月初,李连杰受邀参加辉远收购亚视暨整合最佳拍档、三本杂志《yes!、《香江周刊、《紫金财经的发布会时。

就已对辉远的国际化布局深感震撼。

会后不久,便做出决定,将其内地及海外经纪约签入了辉远传媒京城总部,由王晶管理。

他也获得了一份与成龙相似的“十年十部”重磅协议。

其中包括了《英雄《卧虎藏龙《倚天屠龙记续集、《精武英雄续集。

之后的作品则将全面进军好莱坞市场。

辉远传媒的逆势扩张气魄和优厚条件,在香港乃至整个华人娱乐圈引发了巨大震动。

在之前,京城总部已将巩丽、陈道明等一大批实力派演员纳入麾下。

如今,随着李连杰的加盟以及对嘉禾和成龙的成功布局,辉远在香港的吸引力变得无与伦比。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一家资金雄厚、资源全球化的公司所提供的稳定工作和光明前途,对任何艺人都是巨大的诱惑。

张国荣、四大天王……这些香江巨星的名字,也开始与辉远传媒频繁地联系在一起。

所有人都渴望能搭上这艘即将启航的全球娱乐巨轮。

而相对于无线tvb的处理,则体现了顾俊辉深谙平衡与制衡之道。

辉远与邵氏双方持股均在34.9%,形成了并列第一大股东的局面。

顾俊辉通过许安红向邵逸夫方传递了明确信息。

辉远暂不寻求改变无线的日常管理架构,方逸华女士的管理团队得以留任。

但这并非是无条件的!

无线必须杜绝此前针对周惠敏、蓝洁英等艺人的恶意抹黑行为。

一番协商后,表面上亚视与无线仍是激烈的竞争对手。

但私下,双方将在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对抗国际传媒巨头时进行合作。

双方真正的交易核心,是在邵氏兄弟影业上。

顾俊辉对邵氏旗下那些遍布香港及东南亚的优质戏院地产垂涎已久。

辉远传媒香港版图中的薄弱一环(最佳拍档和嘉禾都缺乏自有影院)。

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

股权部分:辉远将收购的邵氏股份以一定的溢价,转让给邵逸夫家族。

助其巩固对邵氏兄弟的控股权,作为对其在无线方面让步的补偿。

资产部分:作为交换,邵氏兄弟将其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持有的核心戏院(电影院)以及部分电影版权,“出售”予辉远传媒。

这笔交易堪称经典。

对邵逸夫:保住了对两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稳定了局面。

对顾俊辉:以最小的阻力和公允的价格,获得了实体渠道。

这些戏院不仅是优质的固定资产,更是未来辉远电影发行的前沿阵地,完成了“制作发行放映”闭环的关键拼图。

与此同时,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其它地区,光华集团与星展银行针对大华银行的狙击也接近尾声。

辉远资本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传媒业、娱乐地产领域进行了初步布局和渗透。

整合东南亚的传媒与娱乐渠道,将成为辉远明年上半年的重点战略方向。

此次从邵氏获得的东南亚影院资产,正好与此战略无缝对接。

纵观全局,辉远此番宏大布局,所耗费的净资金成本却低得惊人。

这背后是杨柳及其团队的资本运作。

以11月17日为例,拿下无线34.9%股权耗资约14亿港币,辉远通过当日对传媒板块精准的波段操作,高抛低吸,便攫取近13亿港币的利润,几乎覆盖了成本。

初步核算,在完成对明报、星岛、东方、苹果日报,嘉禾等一系列资产的收购。

辉远账面上的净资金消耗扣除所有资本市场获利后竟不到20亿港币。

其原有的35亿美元及90亿港币现金储备只用了一点点。

那些为应对极端情况而准备的巨额银行授信,更是丝毫未动。

……

11月29日,下午3点。

从深圳飞往京城的波音747航班,顾俊辉坐在头等舱宽大的座椅里,俯瞰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

12月1日,是辉远传媒成立一周年,届时一场隆重晚会将在京城举办。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仅成立一年的公司,如今竟成长为横跨内地、香港、日本,并正向东南亚、韩国布局的庞然大物。

这让其很是感慨!

辉远传媒在香港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从上月收购的亚视、最佳拍档影业、《yes!杂志以及《香江周刊、《紫荆财经。

到如今拿下无线的股权并列第一大股东、嘉禾影业、明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苹果日报。

还有从邵氏兄弟置换来的、遍布香港及东南亚的二十家优质戏院。

一个横跨电视、电影、报纸、杂志、院线的传媒集团已巍然成型。

在顾俊辉的原计划中,这些布局需耗时一年,大部分需待明年七、八月金融危机最惨烈、资产价格跌至谷底时才完成。

如今,提前大半年便已布局好了。

一来,是因这几月在金融市场上的收益远超最初预想。

二来,借无线、东方日报、苹果日报等污蔑周惠敏、蓝洁英之机,发动了一场精准的收购战。

战果甚至还超出了香港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