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走慢点?”
“步伐平稳一点,不要像有人在后面追你一样,慢点,动作慢点,平稳一点。”
“重新来一遍!”
雷钧先回到入口处,聚光灯关闭,帷幕拉上,两分钟后,聚光灯重新开启,锁定入口处的帷幕。
帷幕缓缓拉开,雷钧嘴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脚步平稳地向前移动,最后,在演讲的位置停下。
“你走的时候表情不太自然,动作也不太自然,多练练。”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演讲,收音师麻烦让设备组把设备全部启动。”
布置在舞台周边的声光设备一一启动,而站在最中央的雷钧,一直站在那里,过了半晌,他才结结巴巴的开口:
“那个……流程是什么来着?”
“问好!”林易在台下提醒,雷钧站在台上,先瞄了一眼被他藏在右手手心里的台词本,随后将话筒送到嘴边:
“感谢各位先生女士,愿意在这个原本应该是闲暇休息的周末,来参加我们的发布会……”
“为了传递信息,我们的先祖用尽了一切办法。”
“他们制造了800里加急,制造了烽火台,制造了鸿雁传书,制造了飞鸽传信……”
“直到1876年3月10日,世界上第1个拥有专利的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成功测试了他的有线电话,他向他的助手托马斯·沃森,说出了这个世界上第1句由电信号转换的语言,沃森先生,过来一下,我需要你。”
“从那以后,信息传递的方式被彻底改变。”
“1900年,阿美莉卡发明家雷金纳德·费森登通过条幅无线电波,首次实现无线语音传输。”
“在他的基础上,1917年,芬兰发明家埃里克泰格斯坦申请了早期的便携式无线电话专利。”
“1924年,德国正式在柏林到汉堡的列车上测试了首个车载无线电话系统。”
“1946年,阿美莉卡at和贝尔实验室推出mts,这是首个商用汽车无线电话系统,但很可惜,这东西很重。”
“1956年,瑞典爱立信推出需要连接基站的,可携带的无线电话。”
“1973年,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珀,发明了全球第一部民用蜂窝通话移动系统,也正式宣告手机的来临。”
“截止到今天的智能机时代,电话从诞生到现在大规模应用,已经过去了100多个年头。”
“可是纵观过去的100多个年头,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并不便宜。”
“一直持续到前几年,在功能机大规模降价后,智能机又出现了。”
“又开始重复功能机最开始出现时的画面,价格昂贵,数量稀少,只有少部分人能用上。”
“因此我就在想,为什么不搞一款价格合适的性价比产品呢?”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发布会上的东西……”
雷钧在台上握着话筒,将这些话讲出,而他背后的led大屏幕上,画面也跟着开始调整,变成一些黑白的纪录片,到后面,直接变成了几款手机的贴脸照。
台下,林易很淡定地搓了搓脸,拿起喇叭:
“道具组,换成头戴式耳麦,他这话筒一会拿起,一会放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ktv点歌一样。”
“换掉之后重新来一遍!”
道具组的人动作很麻利,很快就找来合适的头戴式耳麦,给雷钧换上。
道具组退开,林易的声音通过喇叭传遍全场:
“再来一遍……”
“台词不熟悉,那就狠狠的背,一个字都不能错,背的时候,你还得揣摩说这句话时,应该是什么表情。”
“表情一定要做好,不需要太生动,但是需要能够带动别人的情绪,让其他人和你一样,感受你的心境。”
“导播,在价格公布之后,你要把镜头调转,看现场的人,我们的内容只给他留一个镜头就行,你需要把现场人的震惊,好奇,那些乱七八糟的表情全部拍进去。”
“导播,片尾的合作商名字稍微调整一下,从名字短到名字长,按照字数排列。”
一条条的要求,从林易嘴里说出。
每一条要求,都在按照他的要求整改,时间,就在这样的整改,排练,整改,在排练中悄然溜走。
一眨眼,就到了技术发布会当天。
入秋的燕京,偶尔会下一点毛毛细雨,无法把人彻底淋湿透,但是足够让人讨厌。
发布会定在晚上7点,下午3点,林易就出了门,不是去会场充当接待,而是充当司机,去拉人。
拉的自然是郭松,还有看在他面子上,被他邀请过来的人。
就这样,林易带着保卫处的几个人,开着几辆车,拉着几车人,浩浩荡荡地往会场开去。
雷钧站在会场门口,看见林易的车抵达,刚准备上前,猛地看到车里坐着的几个人,眼睛一瞪,硬生生把自己停在了原地。
因为林易车里坐着的几个人,他都曾经在新闻报纸上看过。
果然,林易就是这些大人物推出来的白手套,在帮他们处理一些不好处理的工作。
车辆靠边停住,林易将郭松等人接下车,又挥手朝雷钧招了招,示意他过去。
等雷钧到眼前,林易抬手指向他,平静地解释道:
“合作伙伴,小米集团的董事长雷钧,以前是搞计算机软件编程的。”
转过头,他又对着雷钧挤眉弄眼:“叫领导!叫领导好就行!”
介绍完毕,林易走在前方引路,将各送几人带入会场,带入之前布置好的vip位置。
在他们进场后,雷钧邀请的人陆陆续续抵达,也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坐下后,这些受邀来参加发布会的人,就很自来熟地和周边的人攀谈起来。
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产品价格。
毕竟,雷钧已经把手机相关的参数全都放到了论坛上。
知道相应的参数,就可以拿着参数寻找同级别的装备,找得到,那就皆大欢喜,可以以此为标本,做一些新闻研讨类的问题。
“我觉得他们那款搭载了骁龙23芯片的手机,价格不会低于5000。”
“5000?不止不止,绝对不止5000。”
“可如果定高价,小米集团是一个刚出来的牌子,它凭什么定高价?他有什么资格替别人做主?”
“你说的也对!不过我还是坚持我自己的意见,他们的手机定价不会很高,价格应该会很亲民。”
“你们看。我刚在论坛上找到一个新帖子,说是他的小米手机刚买,就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