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一人之下的儒修 > 第二章 各复归其根

第二章 各复归其根

冯耀跟傅源相互介绍后,都默默地看着对方,心中暗自称奇。

片刻后,冯耀伸手,道:“听说西方流行握手,要不要握一个?”

傅源笑了笑,伸出手,冯耀主动握了来,两人的手刚一接触,就隐隐有气在两人掌心迸发,流转……

冯耀忍不住感叹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浩然之气,说是气,但主导的,还是气中所蕴含的浩然之意!”

傅源也能感觉到,手心之间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不断的试图瓦解自己的浩然气,只不过自己的意志更胜一筹,能够抵御这种瓦解的力量。

想了想,傅源干脆收回了自己的意志,顿时,两人相握的掌心,迸发出无数的光点,宛若星光,星光到处游走,恍如无数萤火虫在飞舞,光点渐渐稀松,最终全部消失在了冥冥中,

冯耀抬起左手,轻轻触摸,一股淡淡的莫名欢喜涌心头,无根无源,只是欢喜……

此外还有悲伤,愤怒,恐惧……等等各种情绪跟欲望,舍吾迷离,无根无源的便出现在心间。

当然,还有冯耀最熟悉的先天一炁。

“浩然之气,原来如此!”冯耀感叹道:“以你刚才的解释,人的天性散发的各种“恶”,以自身意志加以控制,使其归正,以“仁义”养之,得浩然之气。”

傅源也有所领悟,道:“天地始于元气,将天地间得各种气,梳理成原本的模样,使其“各复归其本”……好手段!”

冯耀笑着道:“你我这也算是心意相通了吧?”

冯耀本身并不是多管闲事的人,但却在刚才冒昧的出言扰乱,并指责了傅源的教学,并非是主动挑衅,而是感受到了一种冥冥之中的感应。

他在看到傅源的一瞬,就能感应到,傅源心中的别扭。

明明他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偏偏还要按照教材或者通俗的注释来解释,这就导致傅源心中出现了那么一丝别扭,被冯耀感知到了,所以才会开口打断。

这种感应,傅源也有,在看到冯耀的第一眼,就感应到了他心中的好奇跟坦荡,所以丝毫没有介意。

两人松开手,傅源感叹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又名通天犀,通天即为通神,心领神会。”

冯耀哈哈大笑,道:“没想到有一天,我会与一男子心意相通……能说出“各复归其根”,你对道家修行也颇为了解?”

傅源点头,道:“稍有涉猎。”

“太好了!”冯耀欢喜道:“不瞒你说,我到现在才知道,自己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理解是错误的,那我对比儒学更加晦涩难懂的道学,恐怕理解错误之处更多了。”

“谈不对错。”傅源想了想,道:“你所理解的人性向善,也是一种解释,并非错误。”

冯耀好奇道:“还请细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傅源伸手,引着冯耀到学堂外的石桌坐下,道:“就拿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来说,宋朝朱熹注解为“学习并时常复习”,你能说他错吗?”

冯耀问道:“那你是如何理解的?”

傅源道:“学到的东西,在恰当时机践习出来。”

冯耀愣了一下,道:“我觉得你的理解更好,更能对应后面的“不亦说乎”,学到东西,用出来才开心嘛。”

傅源笑着道:“但朱熹的注解,也恰恰对应了“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的东西,得到新的理解,这本身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何况“不亦说乎”,也可以解释为应该把新理解的东西说出来。”

冯耀“额”了一声:“好像也能说得通。”

傅源摇头,道:“个人的理解归个人,无所谓对错,但朱熹注释的四书,在当时被列为科考标准,那么想当官,想出人头地,那就只能按照朱熹的注释来。”

冯耀想了想,一拍大腿,道:“这不就相当于,朱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所有读书人身了吗?”

傅源笑道:“所以啊“我注六经”,强调忠实还原经典原意,通过训诂,考据等方式理解文本的客观内容。

而“六经注我”,将经典视为诠释个人思想的工具,强调融会贯通后表达自身见解,层次不一样。”

冯耀点头,道:“一个“皓首穷经”,一个“学苟知本”。”

傅源叹了口气,道:“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若是“皓首穷经”,那孔子就是在以个人意志,从自己的主观视角串改鲁国历史。

若是“学苟知本”,那孔子便是在通过微言大义,阐述自己的“道”。”

春秋是一本史书,而史书,不应该有自己个人的理解,只需要冷冰冰的记录即可。

就好像晋朝的董狐,是晋国太史,负责记录史书,在赵盾族弟赵穿弑晋灵公后,董狐就冷冰冰的记录下了“赵盾弑其君”,并未带入个人情感在内。

哪怕赵盾辩解是说赵穿所杀,董狐也用“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来申明,“弑君”之名应由赵盾承当,这就是写史之“书法”。

但孔子的春秋里,却注入了太多的个人见解,个人意志,已经不属于写史的“法”了。

冯耀挠挠头,道:“春秋,我没看过啊。”

傅源笑了笑,道:“无妨,明白其中的意思即可。就好像你刚才的手法,虽然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但根子的东西,还是在于“各复归其根”这五个字。”

冯耀点点头,道:“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我这手段,就叫做“神明灵”。”

傅源道:“运用心机会使心灵变得迷糊,固执成见会阻碍我们的认识能力,因此“致虚”是为了消除心灵的障碍和澄清混乱的心智活动。”

冯耀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要实现致虚,就必须守静,心中得清静,方可“复其根”。”

傅源感叹道:“清静二字说的好啊,清者,不以浊扰,静者,不以动扰,想的清净,就得摒除浊气,不动杂念,明见本性,也称明神。”

冯耀哈哈大笑,道:“这又对应了你对“人之初,性本善”的解释,人的本性,完善充备,不漏不缺,本性自足,这有何尝不是一种“明神”呢?”

傅源也笑了,道:“人性本恶,由本性散发的各种情绪欲望,名“恶”,也是人性之的各种“伪”,去伪求真,是谓“修真”!”

冯耀连连拍手:“妙!妙!妙!道是道,儒是道,就连那小儿启蒙的三字经,同样也是在阐述修行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