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组委会大楼内,气氛顿时一凝。
众人难以置信地看向提议者。
因为这个方案在柏林电影节历史那都是格外罕见,也只有当年颁奖制度还没完善的时候出现过
“这会不会太冒险?”
一个资深委员微微前倾,十指交握放在桌面,提出了质疑。
“难道这个规则写进了章程里面?”
“既然没有写入章程,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做出选择”
有人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众人。
“我个人认为并不冒险,这是一次正常的调换,我们有充分理由。
媒体也会乐见其成他们需要话题,而这部片无论最后是否拿奖,至少在技术创新,已经是近几十年来的高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会获得观众和媒体们的喜欢。”
“是啊,”另一名年轻委员忍不住插话,语气里还有余温未退的震撼,“战场送信、一镜到底,这个创意简直完美,谁能想到能在战争片里把它做到这种程度?
这绝对是一个天才般的构思”
短暂的沉默过后,为首的人合笔记本,话锋一转:
“那就不多说了,大家举手表决吧。如果否决,我们就按原计划用山田洋次的弟弟。”
会议桌周围的人互相对视,神情各异,纷纷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翌日清晨,柏林的天色依旧是铅灰色,细雪在清冷的空气中打着旋。
电影宫外,媒体区已经挤满了人,摄影机三脚架一字排开,灯光一闪一闪地照着台前的讲台。
六十周年的柏林电影节号召力无需多言,台下不光是欧洲本土媒体,连中国几大门户的驻外记者都特意赶来了。
靠近中间的一排,几个国内记者正低声闲聊。
“哎,其实今天没啥悬念,1939昨天就送到了组委会。”
“是啊,我短信都写好了,就等他说完我就按发送。”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啊。”
“写稿子的活都省了”
几人相视一笑,表情轻松得很。
随着现场灯光略微暗下,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走台,身着深色西装,笑意盎然。
他先用德语和英语交替,简单回顾了本届柏林的整体安排主竞赛单元、展映单元、各类论坛每一个节点都带着典礼特有的隆重感。
最后,他的语调微微一顿,换了更有仪式感的口吻:
“在今年的六十周年,我们收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现在,我将宣布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惊喜影片:
由中国导演吴宸执导的1939。”
台下的国内记者几乎同时低头按下了手机发送键,脸带着一种“果然如此”的自信。
可还没等他们把手机收回去,迪特的下一句话紧跟而来:
“并且,1939将作为本届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式影片放映。”
短短半句,像一颗重石丢进了水面,瞬间掀起了一阵阵涟漪。
“不是,我没听错吧?”
“闭幕式影片?!”
“他是不是把开幕说成了闭幕?”
不仅国内媒体面露惊愕,连不少欧美记者也面面相觑,手里的笔悬在半空。
反倒是迪特本人似乎很满意台下的骚动,微笑着压了压手:
“对的,你们没有听错,1939将作为闭幕式影片。这是我们多番讨论后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在柏林享受一次独特的电影之旅。”
都是深谙话题之道的人,迪特考斯里克随即不多做解释,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留下了诸多媒体大眼瞪着小眼,原地消化这个消息。
“这搞什么飞机啊?”
“我靠,完了,我消息刚发回去啊”
“快打电话!让他们别急着推稿,还有后续”
国内几家媒体的驻外记者立刻掏出手机,边拨号边往外走,神情从错愕到急躁。
此时,京城的网易娱乐编辑部里,早班的几位编辑刚从午睡中醒来没多久,连连打着哈欠。
“收到柏林那边的消息了,1939是惊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