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羽翔也一样被这景象震撼了,深深的凝望着眼前的坦克。
李政委又带他们往前走,“小同志,你们看那。”
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远处宽阔的停机坪上,几架草绿色的直升机如同休憩的巨鹰,在冬日阳光下闪烁着威严而迷人的光泽。
小孩们很兴奋。
陈清却有些沉默。
贺远问:“怎么了?”
陈清轻轻摇头,内心却在经历着一场无声的海啸。
她的目光掠过那几架静静停放的直升机,数量两只手就数得过来。
而在她的记忆里,是大阅兵时空中梯队那遮天蔽日的阵势——
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侦察直升机等等。
这些直升机编制完整、型号繁多。
陈清轻叹,如今的数量太少了啊。
她的叹息里没有轻视,只有一种深切的心疼和恍然。
从现在的模样到傲视群雄,陈清都不知道这个‘从无到有’需要经历什么。
此时此刻,真的有一种巨大的历史参与感包裹了她。
原来,未来的辉煌,是从如此薄弱的基础上,一点一滴艰难地积累起来的。
她作为穿越人士,有着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但陈清很难以想象,现在为国家奋斗的人们,是靠着怎么样的信仰去拼搏的,这或许真的是一场奇迹,才会让这个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重新耀眼于世界。
陈清偏头看向贺远,轻声说:“我们的飞机一定会越来越多,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
贺远不太懂陈清情绪,但能真切的感受到她话语中的笃定,便跟着她点头。
随着点头的东西,他脑海里也蓦地产生一些别样的灵感。
大年初一,阳光暖暖的照着地面上,小钰和贺羽翔对着飞机坦克兴奋好久,才依依不舍的回家。
傅书砚也跟着来了,他路上跟小钰叽叽喳喳的聊天。
贺羽翔则是探头问前排的小姨:“我们可以做飞机、坦克的玩具吗?”
陈清瞬间警惕起来;“干嘛?”
贺羽翔:“我觉得会很好卖!”
“估计是很好卖。”陈清记得五十年后逛精品店,玩具区域都会摆着此类玩具,“但是我们国家很多材料都没有,不一定能制造出来飞机、坦克。”
飞机坦克需要塑料制造,现在塑料品非常昂贵。
贺羽翔皱了皱眉:“哦!”
他双手抱臂坐着,开启闷闷不乐模式。
没一会儿,贺羽翔又探头问小叔:“小叔,你能制造塑料吗?”
贺远:“没仔细研究过,但我可以给你找资料,你好好研究研究。”
贺羽翔:“行!”
他日常生活除了用打字机打一会儿资料,就是学外语,他英语水平都能够跟毛毛媲美了,不需要再深造,打字机的话,小叔严格规定一个月只能赚三十块,他一天只需要工作一两个小时,太轻松了,正好找点活干。
陈清觉得他大概率没法成功,因为塑料用品是在九十年代才开始普及的。
但他有学习的欲望,愿意去学习新知识也挺好的。
一家人到家后也变得很疲惫,大年初二又迎接了一大波客人,等到大年初三开工,陈清都感觉跟没放假一样。
她骑着自行车刚把自行车停到自行车蓬,就看到吴长江急匆匆走过来汇报:“厂长,有人来了,正在你的办公室等你,你快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