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46章 诈我?没门!

第346章 诈我?没门!

这一天。

陈光良来到汇丰银行大厦,在职员的带领下,走进汇丰银行大班摩士的办公室。

一些洋人职员很是好奇,为什么这个华人如此自信,而且还能大摇大摆的从正面走进来。

到了摩士的办公室后,这位汇丰银行大班很是反常的热情接待,这让秘书都有些诧异——就算这个华人是华夏的顶级商人,但在香港,也不过是一个‘高等华人’而已,汇丰银行大可不必如此重视!

“陈先生,请坐!”

“谢谢”

双方随即坐在沙发上,摩士随后开口说道:“据我们了解到,陈先生手中有大量的汇丰银行迫签港币?”

就知道是为了这个事情!

理论上讲,陈光良发展平安银行之后,那他不可能再和汇丰银行有着亲密的合作,毕竟双方已经转变成竞争对手。汇丰银行不愿意看到一个掌握着银行,又掌握着实业、地产、航运的企业家成长起来,进而影响到英资财团在香港的地位。

这一点,汇丰如此,怡和、太古等洋行亦是如此。

当然,不愿意看到,不代表他们有实力阻止陈光良家族在香港的崛起,毕竟陈光良的实力已经十分的庞大。

在战后,香港也就2.2亿港币的纸币发行量,三年后大概增长至6亿多。而在战后,陈光良第一时间调回香港的财富,高达3200万港币的现金流,当然都是美元、黄金、白银。

陈光良不紧不慢的点头说道:“确实兑换了一些”

摩士不解的说道:“陈先生,我们和港府在战后,已经第一时间表示——在1942年发行的迫签纸币,只能使用10港币及以下的,其余面额的迫签港币是无效的,我们汇丰银行不予承认,军政府也下达了文件。”

言下之意,你怕是失算了!

陈光良依旧很淡定,笑着说道:“我知道这些”

截止目前为止,他手中有足足1400万的迫签港币,其中一半面额是100元的,其余是50、200、500面额的。

而他的代价,大概是费了90万美金,也就是现在的360万港币。日占时期的房租、20万美金、50万美金

摩士看着陈光良的风轻云淡,直接加重语气的说道:“我们是不会承认迫签港币的,这一点陈先生可能要失算了。”

陈光良笑道:“摩士大班,有时候人的选择,并不一定是自愿的。当然,我这也算是风险投资,其中的风险我也是很明白的。”

毕竟他只用了25%的面值,就收购了这批迫签港币,肯定也是有风险性的。

实际上,握有这批‘大额面额’的迫签纸币的人,基本都是东南亚、香港、粤省的有身份、有地位的富人。

若不是汇丰银行和军政府已经明令——不予承认50港币及以上面额的合法性,即没有外汇担保的货币,这些富人也是不可能轻易以贬值75%的价格出售。

就算是如此,也有很大一部分迫签纸币,还是散落在港澳粤、东南亚,大家一直在抗争。

所以此时的港府、港币,都受到‘信誉贬值’。

摩士观察了一下陈光良,随后又试探性的说道:“陈先生,据我所知,现在外面这些迫签港币的黑市价,也就四分之一。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用面值的40%收回,但前提是这些钱,需要存在我们银行三年时间的定期。”

陈光良直接说道:“不用了,我相信‘信誉’这个东西是无价的,再说我也亏得起。”

摩士内心大惊,看来这个人是吃定汇丰银行要承认的,他不太可能得知什么内幕消息,毕竟他到现在自己都还没有确定是否要承认这些迫签港币的合法性。

只是军政府的高层和他讨论过,如果不承认这批‘纸张是伦敦的、印刷是伦敦的、字是汇丰大班的’港币,那么不仅港府的信誉下跌,就是汇丰银行以后的信誉也会大受损失。

就像陈光良所说的‘信誉是无价的’,这迫使他们开始不得不讨论——这件事的处理办法。

当天的会面,摩士并没有表示出——他们汇丰银行有承认‘迫签港币’合法性的意思,其甚至透露出汇丰不可能承认的意思。

但陈光良明白,下一次见面,汇丰银行要开出好的条件,才能稳住陈光良这尊大神。

毕竟,一旦承认‘迫签纸币’,汇丰银行不可能马上能拿出那么多的‘外汇担保’,所以一定是希望持有这些货币的人,给与一个缓和。

如今战争结束,汇丰银行依旧是远东最赚钱的银行,恢复实力也就那么几年时间,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时间。

但承认‘迫签港币’已经迫在眉睫,否则信誉将困扰他们。

“老板,深水埗这边有不少金山阿伯,他们拥有不少这边的物业。不过战争过后,这里有不少房子遭受破坏,他们要么无力重修,要么准备卖掉回内地养老,所以最近我们在这边也收购到不少物业。例如这里,原本是三幢物业,现在只有一幢在承租,总共占地5100平方尺,连同物业开价6万港币。”

严宽为亲临一线的老板,汇报着工作情况。

最近半年时间,长江地产就是买买买,旧楼也买,地皮也买。

这个时代,港府还没有拍卖地皮的习惯,所以市场上的土地,大多数是以洋行和私人出售为主。

陈光良看了一下,确实连废墟都尚未清理干净,亦还居住着人。

“我们买下来后,租户要第一时间搬出,毕竟我们后续要修建五层唐楼。”

“嗯,我们有专门的人处理这方面事情,不会有什么纰漏的。”

买下来后,产权就是长江地产的,也不是陈光良不让这些人住,而是他们真的是在搞开发。

可以说,战后第一时间重建和建筑的企业,那便是长江地产。

“另外,长江地产的长期政策不变,那就是有机会就要将自有物业的旁边物业拿下,但不需要急,我说的是有合适机会。这个叫做并楼,我有预感,或许再过十年半年的,住宅会朝着天空发展,届时十层、二十层高的住宅,才是香港的主流。所以,我们要将周围的地皮,逐步发展成至少有2万平方尺这样的模式,形成一种企业运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