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的表情可以用几个加粗加黑的问号来形容,顿时浮现出惊讶的表情,尤其是苏澄最甚。
???
这什么意思?
张父没给补贴吗?
苏澄快速地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一个月七千二,12个月就是86400元。
张烊文实习期到手的薪资完全不足以覆盖这个房租,还要倒贴钱。
你踏马贷款上班啊?
“不是八万六,还要算上中介费,房租的一半,3600块钱,不然我也不可能这么快找到房子。”
苏澄:……
86400+3600。
那就是九万块钱。
秦奋几乎很少见这种钱的方式,他本人也没什么心眼,所以就直接问了:“那个,小张,你家里是不是很有钱呀?”
“那倒没有吧,就正常家庭。”
张烊文的正常家庭,跟三人的认知可不太一样。
他的前提条件是“上沪的正常家庭”。
那就很模糊了。
家庭年收入一百万在小县城已经是天板了。
但如果放在上沪,那确实是正常家庭。
苏澄觉得张烊文的钱方式没什么问题。
他就是非常典型的用钱来买时间。
像苏澄、叶黎、陈素娜,每天通勤时间少说也得一个小时以上。
张烊文的住处就在公司旁边,步行十几分钟或者骑个自行车几分钟就到了。
可以为他节省非常多的通勤时间。
上下班每天两个小时,一个月就是六十个小时。
六十个小时啊!
这得能做多少事情啊!
工作、学习、成长方面的事情苏澄就不算了。
六十个小时。
已经能通关大型3a游戏,甚至做全成就也不是没可能。
至于中介费。
3600块钱。
这笔钱其实是支付自己初来乍到信息差的费用。
完全不贵。
找中介可以为张烊文节省非常多非常多的时间,不需要这里那里到处跑来跑去的看房子。
只有苏澄他们这种为了追求性价比,才会一站一站坐地铁,到处找房子。
时间很重要。
在房子上付出的精力和心力更重要。
往往这个班儿还没上呢,光是找房子这一个事情就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了。
叶黎也很好奇张烊文的家庭背景:“那小张,你这个是倒贴钱上班啊,父母贴补你嘛?”
“不是不是,我现在用的是我攒下来的压岁钱,过年亲戚朋友给的。”
叶黎:???
“等会,你今年多大了来着?”
“24。”
“24还有压岁钱?”
“有啊,我们那边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只要没结婚就是小孩子,就有红包可以拿。”
秦奋莫名的有点羡慕,他自从参加工作以后就没有压岁钱了,每年也就爸爸妈妈给一些,金额不大两千块钱左右,有时候多点。
但亲戚朋友是不会再给的。
“那你东西多吗,正好明天周末,我可以帮你搬一下。”
“嗯……不算少吧,如果澄哥你们愿意帮忙的话更好啦!”
“可以没问题,反正也很近。”
“好啊!谢谢!”
“要不我们加个微信吧?我还没有你们的联系方式。”
“你扫我,顺便把你拉到公司的群里。”
“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