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午后,南京守备府,前厅。
四大钦差聚在一起。
申时行将魏国公徐邦瑞、王岳、孙隆等人的供词放在一旁,有些气愤地说道:“认小罪而不认大罪,这几人没一个省油的灯!”
在受灾三府赈灾抚民事宜陆续展开后,四大钦差便继续提审魏国公等人。
在海瑞提供的翔实证据下。
魏国公等人不得不承认受灾三府常平仓储备粮分别被挪用于去年税粮与去年的织造费用,水患发生时,仓内已空空如也。
此事的主犯为守备太监王岳、魏国公徐邦瑞和苏杭织造太监孙隆,从犯是受灾三府知府。
他们认下此罪。
一方面是证据充实,无法抵赖。
另一方面是认下此罪肯定会被罢黜,但还不至于是死罪,因为他们对储备粮的挪用,为公而非为私,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
而涉及欺瞒朝廷挪用赈灾银于皇家织造和暗杀南直隶巡案御史曹正之事。
徐邦瑞、王岳和孙隆互相推诿,皆称对方为主犯。
在这两件事情上,主犯必死无疑。
他们熟读《大明律》,非常清楚如何认罪,惩处才能降到最低。
海瑞轻捋胡须,面色严肃地道:“事实俱在,他们不过是在狡辩钻空子而已,我建议再审,攻心为上!”
目前,证据已指向他们,只是主犯从犯难定。
海瑞问案,擅长攻心。
在审问中寻到对方的解释漏洞,也能审出主犯从犯,进而进行定罪。
“可以,我们现在就去再审!”申时行说道。
就在申时行、冯保、沈念、海瑞四人站起身时,锦衣卫千户石青快步走了进来。
“四位钦差,魏国公徐邦瑞和守备太监王岳改供词了,他们称自己是挪用赈灾银的主谋,擅自将赈灾银用于皇家织造,苏杭织造太监孙隆并不知常平仓无一粒储备粮。”
“什么?”
申时行面带诧异,接过石青手里的供词。
他看罢之后,面色严肃,然后将供词交给海瑞,一旁的沈念与冯保连忙凑了上去。
不多时,沈念便看完了二人的供词。
这二人称,以受灾三府常平仓储备粮被水患所毁请求朝廷提供赈灾银乃是他们的主意,苏杭织造太监孙隆虽因皇家织造挪用过储备粮,但并不知常平仓已无储备粮。
二人如此做的缘由是——
十万两赈灾银用于救灾,虽能使得更多灾民活下去,但在冬季到来后,灾民会再次受冷受饥,无家可归,继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为南直隶持续带来诸多麻烦,影响他们的政绩。
而水患若耽搁了孙隆为精武学院做冬服之事,二人也会遭到责罚。
故而不如在赈灾上做面子活儿,将赈灾银挪用于皇家事上,如此也能让孙隆在小万历面前为他们美言几句。
他们还强调,孙隆并不知常平仓无粮,他为了完成皇差,才欣然接受二人提供的八万两银。
此外,暗杀南直隶巡案御史曹正,也是他们的主谋。
原因是曹正很难如受灾三府知府那般,与他们同流合污,不杀,他们的阴谋便会泄露。
此口供一出。
徐邦瑞和王岳便是死罪,而孙隆则能够逃过一劫。
沈念微微皱眉,并不相信这份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