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侍讲学士厅。
沈念望向手中书信,看到封皮上的文字时,不由得一愣。
上面写着一行清秀小字:劝农桑厚风俗策,《万历民鉴》呈递稿,南京国子监监生邹闻东。
翰林院负责《万历民鉴》的组稿事宜,翰林院检讨赵用贤正是组稿人之一。
“劝农桑厚风俗策?”
沈念念着这个俗气的名字便能猜到里面的内容。
无非就是规劝天下不稼不穑之民回归农耕,全是一些平庸书生的迂腐之见,根本不可能刊载在《万历民鉴》上。
仅仅上个月,沈念见用到这个名字的稿件就不下十封。
“题目与内容无关!”赵用贤提醒道。
沈念打开信封,认真看起信纸上的内容,不多时,脸色就变得阴沉下来。
南京国子监监生邹闻东在信中一共叙述了三件事。
件件触目惊心!
其一,他称应天府常平仓并无储备粮,苏州府、松江府两府的常平仓可能没有储备粮,南京守备官所报的三府常平仓粮食被大水浸泡,损坏高达九成,大概率是为骗朝廷的赈灾银。
其二,他称朝廷拨付的十万两赈灾银抵达南京当日,便有八万两银被苏杭织造太监孙隆挪用于织造之上,此乃南直隶巡案御史曹正麾下暗探查出的消息。
其三,南直隶巡案御史曹正身死当日,本计划在松江府青浦县县城内撰写弹劾奏本,并无出门打算,其落水而亡,有可能是被人暗杀。
邹闻东所报三事,虽都无确切证据,但他笃定朝廷若查,就能查出真相。
这一刻。
沈念也终于明白他为何用投稿《万历民鉴》的幌子来汇禀此事了。
《万历民鉴》呈递稿,经地方州府交付官驿,然后直接运往翰林院。
其中呈递者皆需实名制。
监生呈递文稿,无须地方州府和官驿核查,能直接呈递到翰林院。
若他用其它方式汇禀此事,大概率传不出应天府,而他也有可能因此殒命。
这一招,非常巧妙。
也幸亏是被赵用贤看到,若被某个想要巴结冯保的翰林官看到,那此事将会被继续掩盖,邹闻东也将倒大霉。
沈念想了想,看向赵用贤。
“汝师兄,此事便交给我吧,你当作不知就是。”
“好!”赵用贤朝着沈念微微拱手,然后朝着外面走去。
他相信沈念会妥善处理此事。
沈念坐在桌前,认真思索一番后,当即抽出一张信纸,准备先向一名故人写一封书信。
半个时辰后,沈念将信交给身边书吏,令其速速交由驿递,然后将邹闻东的书信塞入袖中,朝内阁奔去。
他准备去找殷正茂。
找殷正茂的目的,不是要将此事汇禀给朝廷,令小万历和张居正来处置。
而是防止正在查赈灾银明细的殷正茂查到一些蛛丝马迹后,便向上汇禀。
当下,仅凭这封信,证据不足,且容易打草惊蛇。
一旦惊动小万历,冯保必然知晓,依照他护犊子的个性,必然会动用手段掩盖此事。
司礼监的手段远比三法司的手段丰富,且他们效率甚高。
将骗诈、挪用赈灾银和暗杀御史之事利用手段做得滴水不漏,并不是难题。
并且,赈灾银是用在皇家织造之事上。
涉及皇家脸面,即使是张居正也有可能为了新政,为了避免内廷与外朝成仇,将此事化小处理。
唯有找到铁证,才能将这些祸国殃民之人绳之以法。
此刻,沈念心中已有良策。
……
内阁。
沈念刚走到殷正茂的值房前,便见殷正茂气势汹汹地就要出门。
“子珩,老夫刚收到情报,十万两赈灾银已有部分被挪用于苏杭织造,虽还未查清挪用了多少,但足以令朝廷彻查,老夫准备先去寻张阁老,然后再与张阁老一起面见陛下!”
沈念微微摇头。
“殷阁老,我这里有更详细的情报,咱们屋里谈!”
随即,在屋内只剩下二人时,沈念将邹闻东的书信递给了殷正茂。
殷正茂看完后,面色阴沉,杀人的心都有。
“砰!”
他朝桌子猛拍了一下。
“先诈骗赈灾银,而后直接挪用八万两银,最后还……还暗杀巡案御史,这……这群人简直是疯了!”
十万两银,对太仓库而言,并不算是小数。
这是户部一点一点从别处抠出来的,见直接被挪用八万两,殷正茂自然气恼。
“宦官就是不能干政!不能干政!”殷正茂攥着拳头说道。
大明历代皇帝喜欢重用宦官办差,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宦官眼里只有皇帝,他们为完成皇差是可以不择手段的。
像冯保、孙隆,也饱读诗书,也知礼义廉耻,但为了皇差,他们可以不顾一切。
沈念看向心头怒火中烧的殷正茂。
“阁老,此刻向张阁老与陛下汇禀此事,冯保必然同时知晓。他知晓此事后,令孙隆与王岳两太监将挪用的赈灾银用在赈灾上,显然不可能。他们要做的是必然会毁掉所有证据,让他们看上去全力赈灾,将钱看上去全花在救济灾民上。他们在南直隶势大,有无数方式能让百姓为他们歌功颂德,我们不能贸然拿一封没有证据的书信去弹劾他们!”
“那……那应如何做?”殷正茂面带不解。
“刚才我出门前,已向海佥院写信,告知他此事详情,他当下正在杭州巡察,不日就能抵达南京,让海佥院巡察此事,绝对比陛下下令让三法司调查更靠谱,不但迅捷而且不会打草惊蛇!”
“好主意,好主意,就该如此!”殷正茂的脸色缓了下来。
要打司礼监的脸,打内廷的脸,必须要有实证,当下的三法司是无法与海瑞相比的。
海瑞的奏疏,比《大明律》都令天下人信服。
“此事咱们便先压着,不告知任何人,然后等海佥院的消息,连张阁老、申阁老也不说!”
沈念认可地点了点头。
张居正与申时行为了新政改革皆是不愿与内廷产生矛盾的。
但沈念与殷正茂则都觉得内廷宦官势太大。
如今他们就如此猖狂。
待小万历亲政后,他们将会更加无法无天,能提前惩治,就要提前惩治。
……
八月二十二日,午后。
天气湿热。
苏州地界,一处驿馆中,海瑞刚读完沈念寄来的书信。
他与沈念在私下经常有书信往来,此乃小万历默许,并无不妥之处。
沈念恳请他彻查南京国子监监生邹闻东提出的三件事,并找到邹闻东,护卫他的安全。
其实,海瑞在得知南直隶巡案御史曹正落水而亡后,便朝着南京方向赶去。
他欲祭拜一番曹正,后者的品格,海瑞是非常认可的。
海瑞没想到南京这群官宦竟如此嚣张,不但骗朝廷赈灾银、挪用赈灾银,竟还敢暗杀巡案御史。
沈念在书信中还提醒海瑞小心,对方被逼急了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
对此,海瑞丝毫不惧。
一方面他根本不惧死,另一方面是与只有十余名护卫的曹正相比,朝廷为海瑞安排了五十多名专门护卫他安全的锦衣卫,这些锦衣卫对海瑞忠心耿耿,且手中不但有兵器、弓弩,还有火器。
随即,海瑞便下令命数名锦衣卫暗探先奔向了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