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心中陡然一凛,仿佛被一股寒意侵袭,整个人瞬间陷入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
杨阜所说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曹操的心坎上。
没错,杨阜说得千真万确。
此前,曹操为了鼓舞魏军将士的士气,为了给文武众臣注入一剂强心针,曾信誓旦旦告诉他们,张鲁必定会出兵相救。
他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愿景,声称魏国还有希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死守长安,以待时变,就一定能够迎来转机。
在曹操这番激励下,长安城上下,无论是普通的士卒,还是文武百官,都勉强鼓起了精神,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死守起了长安。
现实却如此残酷。
如今,张鲁已然战败,汉中国也已灭亡,魏国上下最后的希望就此如泡沫般破灭。
曾经支撑着大家坚守的信念,瞬间土崩瓦解,化为乌有。
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局面下,又怎能指望魏军继续怀揣着死战的决心呢?
兵无死战之心,又凭借什么去抵挡二十几万汉军的猛烈攻击呢?
“陛下,臣以为,杨义山言之有理。”
贾诩也在这时唉声叹息,劝说道道:
“现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长安,全师退往陇山以西,就算是苟延残喘,也胜过于即刻覆灭吧。”
这位毒士,此刻也不再自欺欺人,不再给曹操描绘什么东山再起、收复长安的美好蓝图。
而是直言“苟延残喘”,明明白白地告诉曹操,逃往陇西,只是为了多活几日而已。
“唉~~”
曹操发出一声长叹,有气无力的一拂手,心中已然打算应允众臣的劝说。
毕竟,在生死面前,好死不如赖活着,能多活几天就多活几天吧。
哪怕这多活的时光,只是在等死。
便在这时,许褚匆匆而入,手中紧握着一道密信。
他亲自将密信递上,声称是司马懿心腹带来的亲笔信。
那心腹还特意强调,信中有司马懿扭转乾坤的绝妙之策。
曹操神色一凛,原本灰暗绝望的眼神中,陡然又闪过一道曙光。
那曙光虽然微弱,却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
贾诩、杨阜等人,听到这个消息,亦是大吃一惊。
司马懿还没死,还要做垂死挣扎吗?
“陛下啊,汉中国已亡,到了这个时候,大局已绝无可能扭转。”
杨阜生恐司马懿又出什么“馊主意”,不等曹操接那密信,便苦苦相劝:
“不可再轻信司马懿之言啊,若非陛下一次次听信他的所谓妙计,我大魏又焉会落到这般境地?”
“之前的种种失败,都是因为轻信了他的计策啊!”
曹操的身形微微一颤,仿佛被杨阜的话语击中了要害。
杨阜的话虽有夸张之处,但说的倒也是事实。
自他重用司马懿以来,用了其多少道所谓“奇谋妙计”。
每一次,他都满怀期待等待着司马懿的计策能够带来胜利。
然结果呢,无一例外,皆被萧和所破。
每一次的失败,他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如这最近一次的奇袭潼关之计,本以为是出奇制胜的妙招,能够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