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城。
城外,五万汉军严阵以待,即将将沿着沔水一路西进,以锐不可当之势直扑阳平关。
此前,各县已通过传檄的方式顺利归附,那座素有“益州第一雄关”之称的阳平关,如今已成为了汉中国在这片土地上最后的据点。
“阳平关地势虽险,易守难攻,可如今它不过是一座孤城罢了,张鲁即便有通天之能,在这般绝境之下,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的。”
关羽却微微皱眉,看向身旁的萧和,眼中带着一丝疑虑:
“伯温,我们何必如此急于攻打阳平关呢?将士们一路征战,鞍马劳顿,不如让他们再多休整几日。”
萧和目光深邃,缓缓说道:
“将士们跋山涉水,深入汉中之地,这一路上的艰辛我岂会不知?如有可能,我自然也想让他们多休整几日,好好恢复体力。”
“只是,北边那位,还有南边那位,恐怕都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哟。”
关羽一怔,脸上露出困惑的神情,显然未能听出萧和言下之意。
萧和见状,便进一步解释道:
“南郑一破,兴势山的汉中军必然军心瓦解,士气低落,那杨昂面对如此绝境,要么选择归降太子,以换取一条生路,要么只能南逃,退往汉中腹地。”
“如此一来,太子南下之路便畅通无阻,再无阻碍。”
“太子听闻我们捷足先登,收复南郑之功已然落入我们囊中,他必定会心急如焚,星夜兼程南入汉中,要抢在我们前面攻取阳平关,生擒张鲁,从而分得一杯羹。”
“至于南面……”
萧和的目光转向了成都方向:
“张鲁若不肯归降我大汉,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向曹操求救,期望曹操能伸出援手,解他燃眉之急,要么向刘璋求援,寄希望于刘璋能出兵相助。”
“曹操现下正被我二十万大军围困于长安,自身都难保,自顾且不暇,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分兵来救张鲁?如此一来,张鲁仅剩的机会,便是去向刘璋求援。”
“若汉中未失,刘璋或许还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隔岸观火,但现下汉中已为我大汉所有,天子的剑锋已然悬在了刘璋头顶,他焉还敢再视而不见,装做若无其事?”
“我料刘璋多半会发蜀兵北上,往阳平关救援张鲁。”
“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倘使蜀军援兵能够及时赶到,与张鲁的汉中残兵会师一处,两军合力,则我军想要速破阳平关便殊为不易。”
“到那时,阳平关久攻不下,我十几万大军被牵制于汉中之地,光靠就地取粮根本无法持久供应,我们就只能从关中转运粮草。”
“可一旦战事拖延下去,粮草转运不济,我们便只能无奈地放弃攻打阳平关,甚至为了减少粮草消耗,不得不削减汉中兵马。”
“如此一来,则收复汉中便未能竞全功,阳平关上的张刘联军随时有东进之威胁。”
“这么一来,拿下汉中反倒成了累赘,拖累了我们攻取长安,荡灭伪魏的大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萧和遥指阳平关方向,不紧不慢道出了其中利害关系。
关羽听后,恍然明悟,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之色。
他这才明白,萧和急着杀往阳平关,一是防着刘禅抢功,以免收复汉中的功劳被刘禅独占,二来则防着张鲁与刘璋结盟,给汉中留下隐患,影响后续大局。
“伯温深谋远虑,所言极是。”
关羽重重点头,随后马鞭一扬,大声下令道:
“传吾之命,大军即刻开拔,直取阳平——”
号令刚刚传下,便见一骑信使如飞般疾驰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