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承认二十一条!”
那些画面,是黑白的。
带着历史资料片特有的颗粒感。
但柳美珍却敏锐地发现,这些画面,并不全是旧资料。
很多,是新拍的。
李轩用现代的技术,去复刻了当年的场景。
那种真实感,扑面而来。
这不是在看一部电视剧。
这像是在看一部……纪录片。
一部用电影手法拍摄的,沉浸式历史纪录片。
柳美珍放下了茶杯,身体微微前倾。
她感觉到,自己之前的判断,可能……出错了。
李轩并没有在“说教”。
他是在“展示”。
他把那段屈辱的历史,血淋淋地,不加任何修饰地,重新撕开,展示在所有观众面前。
他逼着你去看,逼着你去感受。
逼着每一个华夏人,去重温那份印在民族基因里的……耻辱。
此时。
柳美珍的眼神就认真了起来。
“他又变强了”
在感情上的共鸣点,柳美珍就会更少一些。
但与此同时,她就更能关注到李轩的其他东西。
比如说使用的技术技巧。
更理性的去关注作品本身是否好看。
这是一个很枯燥的题材。
不可置否。
但此时李轩他的沉浸演技。
这些东西就正在。
让这部作品变得好看。
一个在直观的视觉体现。
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就是好看。
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这么优秀的视觉体现。
用硬实力。
去顶枯燥的题材。
“简单粗暴的手段,但确实有用。”
看他们飙戏。
从面部表情积累传递的情感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一种让柳美珍都有些意外的结论发生了。
貌似自己就对这接下来的剧情。
有兴趣。
王磊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尖锐的铃声,打破了房间里的沉寂。
王海洋被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拿起话筒。
“王总……是……是宣发部门的电话。”他捂着话筒,小声对王磊说。
王磊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电视屏幕。
“按免提。”他淡淡地吐出三个字。
王海洋按下了免提键。
一个焦急的声音,立刻从听筒里传了出来。
“王总!出事了!《觉醒年代》的网络实时热度……爆了!”
“什么情况?具体说说。”王磊的声音,依旧平静。
“数据……数据很奇怪!”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和激动。
“央视的实时收视率,在第一集后半段,开始出现一个非常陡峭的爬升曲线!现在已经破1.5了!而且还在涨!”
“网络上,微博热搜前十,刚才还是《人世间》占三个,现在……现在《觉醒年代》也冲上来了,直接空降了两个!”
“二十一条到底有多屈辱”
“李轩演的李大钊”
“这两个话题的热度,就跟坐了火箭一样!”
“还有豆瓣!豆瓣的评分还没开,但是短评区已经炸了!全都是五星!很多人都在说,本来是冲着《药神》给李轩一个面子,结果……结果看进去了!”
电话那头的汇报,语速极快,信息量巨大。
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
很多东西都能实时的反馈。
王海洋听得目瞪口呆。
他扭头看向王磊,发现对方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表情。
不是惊讶,不是喜悦。
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王磊挥了挥手,示意王海洋挂掉电话。
“冷静点,《我不是药神》取得的成绩,那么他在第1集拖拽觉醒年代的收视率,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
电视屏幕上,剧情已经进展到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的第一次会面。
一个蓬头垢面,狼吞虎咽,说着“这样的国无可救药”。
一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护着被众人殴打的前者离开。
王海洋看着屏幕上那两个身影。
一个,是李轩。
另一个……
“刘和伟……”王海洋喃喃自语。
他认出来了,演陈独秀的,是刘和伟。
一个公认的,戏骨级的演员。
在新三国之后,他已经是实质意义上的视帝了,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冕之帝。
除了没有给他发奖状之外。
他所取得的资源和成就都是真的。
可在屏幕上……
王海洋却看到了一幕让他难以置信的景象。
刘和伟的戏,被李轩……压住了。
不是那种演技上的碾压。
而是一种气场上的,节奏上的,完全的引领。
当李轩饰演的李大钊,眼神灼灼地看着刘和伟饰演的陈独秀时。
当他说出那句:“为华夏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时。
王海洋能清晰地感觉到,刘和伟的表演,是被动地在“接”。
他的反应,他的情绪,他所有的表演节奏,都是被李轩带着走的。
带着他走的,不是演员李轩。
是那个角色,李大钊。
就这样的演技。
谁又敢说。
谁又能说。
“现在就看,他接下来,能否接住《我不是药神》拖拽来的收视率了。”
此时,王磊就看着。
李大钊把自己的大衣,赠予衣衫单薄的陈独秀。
看着两人在樱花树下,约定共同寻找救国之路。
他看着陈独秀坐上回国的轮船,望着窗外的山东半岛,眼神里充满了屈辱和愤慨。
期待这两个人,接下来会做什么。
期待他们,如何去“觉醒”。
“这不是说教片。”
王磊站起身,走到了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脚下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他让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伤疤。”
“然后,他会告诉所有人,这伤疤,是怎么来的”
王磊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王海洋从未听过的……敬佩。
不可思议。
要知道这一次王磊输了的话,可就要失去‘一切’了
王海洋就很佩服,王磊居然还能用如此客观的去评价剧集。
“我们自己的东西,到底落后在哪里?”
他像是在问王海洋,又像是在问自己。
“或许……不是我们的东西落后了。”
“而是,我们……忘了该怎么去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王磊转过身,重新看向电视。
第一集,已经接近尾声。
镜头给到了上海的码头。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正光着膀子,在码头上当搬运工。
汗水和灰尘,混在一起,在他们年轻的脊背上,留下一道道黑色的印记。
监工的鞭子,在空中甩出一个响亮的鞭花。
少年倔强的眼神,和父亲在轮船上忧国忧民的眼神,隔着时空,交汇在一起。
画面,在此刻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