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1317章 各有各的用处(5k)

第1317章 各有各的用处(5k)

这帮同志,是搞卫星的。

卫星在太空中工作,ram芯片的装机量注定就大不了,现在上天的卫星,ram容量和5年后的阿波罗登月舱一样——4kb。

别看这个容量不大,现在的白熊和旗佬能羡慕得哭出声来。

ram不大,对程序存储器的随机读取能力就产生了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磁带是用不上了,而卫星丰富的功能又导致程序容量不小,而为了每台都不一样的卫星开存储器的光刻掩模又未免成本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同志们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一个——15厘米软盘。

身处太空的卫星,自然没有换盘的能力,因此卫星的程序存储器的大小,基本上就暂时被限制在了270kb。

仅仅是这样也好海,毕竟270kb的程序存储器在这年头可以说是大得可怕,没看见登月的飞船,程序存储器也只有70kb出头嘛。

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软盘驱动器的体积和重量都有些可怕。

软驱加上盘,本体倒还好,但是得到地磁场很好保护的软盘,在充满辐射的太空中脆弱得连纸都不如,至少纸不靠磁性记录数据,对辐射的抗性多少还强点。

而且抛开辐射,还有发射过程中的加速度、振动等不利条件,对于软盘这个纤薄的豁飘都非常致命,为了加固这个软盘驱动器,带来的加固开销比驱动器本身那可是大多了。

振动要防、高温要防、低温要防、辐射要防……

如此下来,这个软盘驱动器的重量体积简直爆表,当然,比起阿波罗登月舱的72kb磁芯程序存储器还是强多了,72kb磁芯存储器,这才是一个想想都抽象的东西。

年的旗技术能力恐怖如斯,靠后来传说图纸都丢失的大力神火箭力大飞砖完成登月,不服不行。

而这个可擦写存储器的出现,一举解决了同志们在卫星程序存储上的所有问题。

要容量,9片就抵得上一张软盘,要知道9片芯片配上外围电路,面积加起来都没软盘大。

要加固,众所周知,半导体芯片加固起来比起软盘驱动器这玩意可是容易得多,防振动就灌点胶,高低温靠出厂特挑,防辐射靠体积小加固简单……

个中的区别,同志们甚至不用把这种芯片拿到手,直接估算都能估计出来。

“哈哈哈,就算是加上全套完整的加固手段,做出来的存储器总成,也不会比一台没加固的原生15cm软盘驱动器更大更重!这能节约不少重量和体积!”

“而且可靠性高!半导体芯片相比软盘,天生可靠性就高好几个数量级啊。”

“还是得感谢高振东同志,为我们带来了更新、更好的元器件,一点一点的帮助我们的装备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啊。”

“同志们别忘了,除了卫星,还有火箭、乃至导弹……”

“对对对!高可靠小体积,这东西好!”

“这样,我建议给防工委发个报告,请他们联系十七机部三分厂,把最初的产能都留给我们。”这话听起来挺别扭的,无论是“十七机部”还是“十七机部三分厂”,前者正常情况下和芯片就不怎么搭界,而后者中间好像缺了点儿什么。

另外一位同志笑了起来:“大可不必,你们对半导体生产的便利性一无所知。他们一张硅片上能生产几十乃至几百片芯片,这么说吧,以我们的用量,他们一条生产线随随便便一天的产量,我们一年都不见得消耗得完,注意啊,是一条线,不是一个厂。不过请防工委那边给我们弄点过来倒是很有必要。”

这边的产品都是国之重器,这种好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还少,所以他们的芯片消耗量的确是小意思。

大漠深处,同样有其他同志在关注着这个东西。

“嘿,有了这个芯片,我们把弹头起爆装置从模拟换为数字的条件就彻底成熟了。”

“的确,这样能节约一点体积,也能节约一些重量。”

“是啊,弹头起爆程序简单,一片单片机加一片4kb的存储器芯片都够用,这可比原来的模拟起爆装置来得轻小,而且可靠性和功能性也能做得更好。”

可别小看这一点、一些,在弹头上面是不折不扣的寸土寸金。

而且数字化引信,能为弹头带来更多可能性。

针对不同的目标,弹头可能选择的起爆方式可以从不同高度的空爆直到钻地、入水,要实现这些可选项的选择,模拟方式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且便利性和可靠性相比数字化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数字化的就强得多。

“可以可以,搞点过来玩玩,哈哈哈……”

——

相比同志们各有各的快乐,1274厂的快乐是另类的,他们的快乐是别的厂都没法理解和复制的。

这东西肯定会落到1274厂生产!看看,他们的快乐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三分厂的半导体工艺线随时要承担高总工的研究配合工作,是不可能投入到正式生产里面去的,而本系统的另外一个大厂,1218厂是主攻电力电子芯片的,和这东西不搭界。

新品投产,舍我其谁!

当然,要说1274厂,那绝对不是现场最另类的那个,现场最另类的是十七机部的总工。

不过非要说的话,冶金的各种控制系统倒也是能用得上今天会议的主角。

此时他正坐在高振东旁边,一边一脸惬意的听着汇报,一边和高振东小声闲聊。

“振东啊,钢铁材料手册搞得怎么样了?”他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纯纯的闲聊,不是催高振东,毕竟这东西不需要搞完,只要搞出一种就能根据需要投产一种,压根不耽误,甚至同志们希望永远搞不完。

高振东笑道:“还早,今年是搞不完的,东西实在是有点多。”

诶,就要这个效果,今年搞不完就对了。

想起部里源源不断收到的那一份份新材料的报告,总工的就笑得合不拢嘴。

高振东这个脑袋是怎么研究出这么多的成果的,总工并不在意,天才就是天才。

“那你看京城钢铁厂那边,在炉龄改造计划之后的两个课题,以你的经验什么时候能搞出结果来?”

他现在问的是顶底复吹和负能量炼钢的事情。

“我估计顶底复吹可能快一些,负能量炼钢,今年估计搞不完,后者所需的钢厂基建和改造内容,实在有点多。除了转炉和车间的改造之外,别的不说,至少煤气罐不论大小得先修一个出来。”

收回来的蒸汽倒是能通过简单处理之后,进入原有的蒸汽管道系统使用,不需要太多的改进,但是收回来的煤气没地儿放可不行。总不能白白烧了吧,那还试验个屁,根本掌握不了系统运行数据。

“嗯,这倒是挺好,有先有后,部里也要轻松一些。”总工笑道。

“啊?轻松?”高振东听着这话觉得奇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