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47章 英烈庙和纪念碑

第647章 英烈庙和纪念碑

内城卫所安排好后,接下来就是外城,也就是南城那一片区域。

这里虽然在嘉靖年间就已经建造城墙圈入城内,京城的人却仍旧称为外城,显示和内城的区别——

不过在三环路城墙有可能修建的情况下,估计以后外城会成为三环路城墙的别称,这里会被专称为南城。

这片区域最初位于城墙外面,是以城外关厢自行发展起来的,规划很不合理。

除了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等几条城门大街外,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规划。巷子、胡同歪歪扭扭,看着很不美观。

朱由检有心把京城打造成现代化城市,作为大明城市的标杆,当然不允许这样的现象存在。决定对南城区大肆整改,重新规划一遍:

“正阳门大街、也就是现在的正阳门南路,东面有一条河。”

“可以改造之后,作为在明堂周围环绕的辟雍。”

“朕打算把这一带整体拆迁,用于修建明堂,将来召开国会。”

“它的对面,则修建英烈庙,祭奠为大明牺牲的英烈,以及历代留名的英烈。”

这显然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把正阳门南面那一大片整体拆迁。

想着这里面的难度,还有需要的费,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建造明堂也就罢了,英烈庙的建造,臣以为值得商榷。”

“大明英烈可以作为功臣从祀,历代功绩显著的英烈,也有文庙、武庙可祭祀。”

“臣以为英烈庙可以不用建造,或者等钱粮充足后再建。”

显然,他对所谓的英烈庙并不感冒,不觉得有什么建的必要。

礼部尚书成基命、工部尚书商周祚、左都御史王在晋等人,也是这个意见。

他们认为建造明堂就行了,不用建什么英烈庙。

但是朱由检却很坚持,因为这是收拢军心民心的重大举措,如同后世的纪念碑一般。

他向群臣说道:

“三才天地人,朝廷有天坛祭天、地坛祭地,却没有专门的庙宇祭人。”

“朕设立的英烈庙,为的便是祭祀为国献身的人。”

“他们英勇殉国、杀身成仁,是为社稷苍生牺牲,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如此焉能不祭祀?不让他们享受香火、永远被后世铭记?”

这一连串话语,让群臣哑口无言。

认识到所谓的英烈庙,是皇帝厘正祀典的重要举措。

嘉靖皇帝利用大礼议区分敌我的事情殷鉴不远,群臣只要不是想跟皇帝对着干的,基本都不敢再出言反对。

更何况英烈庙祭祀的是为国牺牲的英烈,这些人的后裔若是知道他们拦着皇帝不要建庙,估计首先会骂起来。

唯有毕自严仍旧说道:

“英烈庙是该建造,但不能是现在。”

“明堂的建造已经是大工程,至少要费钱粮数百万。”

“同时修建英烈庙,朝廷财政难以负担。”

朱由检知道这是现实问题,颔首道: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但是明堂的建造不用急,国会仍在筹建中,需要十几年时间。”

“建明堂用木料还是混凝土还没确定,无论选择哪一种,都需要准备材料、或者验证技术。”

“朕以为可先建英烈庙,仿照太庙建造。”

这个说法,让在场的臣子面面相觑,觉得皇帝要建造的英烈庙规格太高了。

朱由检却不管他们心里是何想法,继续道:

“英烈庙是为祭祀英烈所建,里面要陈列大明英烈的名字,还有历代青史留名的英烈。”

“文忠烈公死前,曾经留下绝笔:”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如此忠烈岂能不褒扬,为之立庙祭祀?”

来自皇帝的肯定,让群臣中一些心怀忠义的臣子,对此纷纷赞许。

尤其是同为江西吉安出身、视文天祥为榜样的李邦华,已经伏地拜道:

“陛下能有此念,臣等死有何憾。”

“朝廷钱粮紧张,臣愿捐一年俸禄,用于建造英烈庙。”

袁可立等人也纷纷拜下,同样表示愿意捐钱建英烈庙。

可以说,在皇帝把文天祥抬出来后,这些人再也没有什么异议。

甚至一部分人认为,英烈庙的建造,要比明堂还重要。

他们积极捐款捐物,想要把英烈庙尽快建出来。

朱由检见群臣情绪激昂,同样十分高兴。

因为这代表着朝堂上的臣子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在推崇忠义。

不忠不义的臣子,自然会受唾弃。

他起身走到李邦华面前,亲自扶起了这位历史上在甲申之变中同样殉国的人,又让群臣起身,向他们道:

“卿等的心意朕是明白的。”

“英烈庙的建造,也接受士民捐款。”

“李卿就费心些,负责筹备英烈庙。”

“将来要让天下人,都看到先烈们的事迹。”

李邦华激动领命,接受了这个任务。决定一定要办好这件事,祭奠文天祥等英烈。

文天祥的名字是如此好用,以至于朱由检把祭祀日期,放在了他殉国的那一天:

“文忠烈公腊月九日就义,恰在腊月初八后一日。”

“以后腊日的八九十日假期不仅要猎取猎物祭祀祖先,还要祭祀英烈。”

“西长安街向西的山中有古墓,可以说是一块吉地。朕决定把那一带划为烈士陵园,安葬为国牺牲的烈士,设立文忠烈公等人的衣冠冢,以供士民祭祀。”

“按照皇陵规格安排一个卫做陵卫,还有专门的陵户,负责烈士陵园的维护,作为英烈庙的守卫。”

这样一个规格,和以太庙规格建造英烈庙相同。群臣纷纷认识到,皇帝是把英烈,简直当成祖宗对待。

虽然一些人心中腹诽,却没没有人敢在这时,提出什么异议来。

李邦华还积极献策道:

“为国牺牲的烈士,可谓忠义之至也。”

“臣以为可用后军都督府的忠义前卫,作为烈士陵园陵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