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玄武门第二季,火热筹备中
幽州,太子庙。
东方既白。
河北道存抚使崔挹的妻子,挺着大肚子站在崔府门前,睁着新奇的大眼睛,欣赏着四周的风景。
大唐风气开放,女子并没有被理学束缚得那么死。
所以,作为脱离了森森宫墙的半个“民妇”,她人生中第一次可以自由自在地出门。
她享受的不是风景,而是“出门”这种感觉。
“令卿,小心受寒。”
今日休沐,崔挹温存地从背后为爱妻披上皮裘。
“良人,仿佛家门口的风景,怎么看都不腻呀”
李令小鸟依人,依偎在郎君怀里。
这时,街上风尘仆仆地驶来一辆马车,停在崔府门口。
在一双璧人好奇的目光下,车上蹦下来一大两小、三张黑脸。
其中一个小黑炭头是天生脸黑,另外一大一小则是面色发黑。
“你们是……明儿?侯尚书?尉迟……家的小郎君?”
李令低声惊呼,两人惊讶得连造型都忘了换,保持着腻歪的姿势。
“嗯,早安,姐姐,姐夫。”
李明闷声道。
并没有想象中感人的姐弟相逢,开门就被闪光弹闪瞎了眼。
我觉得自己应该在车底,而不是在车里。
…………
“这段时日真是急煞我等。
“先是朝野以为你们不声不响地上山为贼、里通敌国,后又见你们独自力抗高句丽十五万大军……
“只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为你分忧,只能在后方为你奔走……
“很惭愧,就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到了幽州半年,我也没有干别的,大概三件事……
“第一个,为平州、营州健儿们筹措了一些微薄的军饷,九牛一毛不成敬意……”
李令挺着大肚子跪坐在主位,滔滔不绝地讲着。
来了幽州半年,她入乡随俗,讲话越来越地道了,一开口就是一篇大文章。
中气十足,一口气不带喘的,只是偶尔会被良人打断一下。
“令卿,来,啊”崔郎陪侍左右,亲手为李令扣开一颗燕山板栗,喂到嘴边。
“阿姆。”李令从嘴边甜到了心里。
李明:……
侯君集:……
尉迟循毓:“明哥,你姐姐和姐夫在干啥呀,你为什么蒙住我的眼睛呀”
“小孩子不要看。”侯君集低声道。
好肉麻的俩公婆,竟是我上司的亲戚,我真是样衰了……
“咳咳。”狗粮吃到饱的李明轻咳一声,把话题拉回来:
“不论如何,这次辽东能惊险脱困,离不开姐姐和崔家的鼎力支持。
“所以特地登门感谢。”
这话没有夸大。
若非幽州刺史崔民干携金银珠宝和锦囊妙计前来。
虽然辽东未必不能挡住高句丽,拖到李世绩的援兵到来。
但必定会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而且也会就此欠下朝廷一个“人情”,以后在朝野说话,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响亮。
不过,人情是守恒的。
只是从朝廷转移到了崔氏和河北士族。
作为活了两辈子的资深社会人,小李自然是懂这个道理的。
因此从辽东回长安时,他特意绕了一小段路,登门拜访亲自致谢。
至于第二个任务,来看望许久不见的李令……
他觉得他想多了。
本以为嫁入豪门深似海,姐姐会遇到心丈夫、刻薄婆婆、恶毒姨太什么的。
然后由他节度使大人从天而降,一顿装逼,让恶毒男女配们惊骇跪地,流下悔恨的泪水。
然而……
“对不起,也许我来的不是时候。”李明黑着脸说:
“撞上了休沐日,幽州州府空空如也,无法面谢崔使君。”
“不,你来的正是时候。”崔挹身体前倾,十分殷勤地挽留:
“家父正好去请崔伯来家中一叙,他们应该马上就要到了。”
好小子,哪有这么赶巧的事,通风报信够快啊……
不一会,两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书生携手而至。
两人都是珠圆玉润,眉眼有几分相像。
一位是李明的熟人了,幽州刺史崔民干。
另一位,应该便是崔挹的父亲了。
“你们男人说话,我这妇人若还死皮赖脸地占着,反倒是不知趣了。”
李令微笑着起身。
家父脸色微变,瞪了儿子一眼。
崔挹立刻蹦了起来,搀扶着宝贝媳妇儿。
这是捧在手心都怕摔了啊……看着崔家对老姐如此呵护,李明就安心了,仔仔细细地叮嘱道:
“做产妇虽休息为主,但也不能总是久坐,容易下肢血栓。要多走动走动,锻炼胯部肌肉,这样生产能顺利些。”
“嗯,我会哒。”
李令感动之中又有点奇怪。
小老弟对新生命的孕育并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感到好奇,反而像个小老妈子似的,婆婆妈妈。
一对撒狗粮的璧人走后,五颗电灯泡齐聚首。
崔挹的父亲崔仁师,是第一次面见李明,不禁咋舌。
看外貌,只是一个圆润的萌娃。
可殿下举手投足间,让人莫名有一种甘愿臣服于他的气质。
崔仁师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脑袋微微低垂,一副“静待君恩”的模样。
仿佛这样才让他感到踏实。
而崔民干第二次面见李明,也有些惊讶。
经过这几个月的磨炼,李明殿下的外貌倒没有什么改变。
可气质比之前更为沉稳。
这是久居人上者自然而然散发的、一切尽在掌握的气息。
赶在李明道谢以前,崔民干抢先顿首:
“殿下愿采纳臣的拙计,使崔某亦能略尽绵薄之力,荣幸之至。
“辽东乃幽云门户,殿下能拒敌于燕山之外,保境安民,使河北免遭战火洗劫,亦免除兵役之苦。
“崔某代河北百姓,感谢殿下的仁义大德。”
说话很好听,姿态放得很低,说的道理也非常实在。
辽东既是中原向东北发展的跳板,同时也是东北向河北侵攻的门户。
如果辽东失守,高句丽未必有这个能力南下。
但大唐朝廷会势必以此为契机,与高句丽在燕山一带——准确地说,河北幽燕一带——与敌人对峙。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一想到虎狼唐军并不以“秋毫无犯”见长,尤其是府军的主力还是关中田舍郎,最为歧视河北人,很难说比高句丽人好到哪里去……
崔民干、整个崔氏、河北其他士族、以及燕赵之地慷慨悲歌的老百姓们,就感到浑身有蚂蚁在爬。
只要辽东失守,不论结局是唐赢还是高句丽赢,反正河北肯定是双输。
所以,李明守住了辽东,就相当于守住了河北。
这也是崔氏愿意卖血援助的原因之一。
帮辽东就是帮自己。
不论谁在当时李明的位子上,他崔民干都一定要去帮帮场子。
更何况,这位李明小殿下,还是咱崔家的亲家,半个自己人!
“崔使君过谦了,崔家为了辽东战事破费了,我才应该代辽东百姓感谢你。”
李明笑呵呵地客气一句,并不拘谨。
“用这微小的代价就守住了河北门户,简直是天佑赐福!”崔民干恭恭敬敬地说。
在愉快的氛围中,话题越聊越开。
崔仁师状似随口地唠起了趣闻:
“殿下可知,此地为何叫太子庙吗?”
“因为供奉了一位太子?”李明猜测道:
“以太子而非皇帝之名供奉,说明此子在登基前便薨逝了……
“是汉戾太子刘据?”
崔仁师直视李明的双眼:
“是隐太子,李讳建成。”
李明肃然起敬。
河北有反骨,可真不是闹的啊。
在幽州城的黄金地段建个庙,堂而皇之地纪念当今圣人的政敌。
也就你们河北人干得出来。
我们辽东还知道套一层皮,假装一下忠臣呢!
就知道,门阀士族的馈赠都明晃晃地标好了价格。
人家低姿态,只是给你个台阶客套一下。
你要当真了那才是傻。
在士族儒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场合,侯君集也只能算薛万彻这个级别的莽夫,全程插不上话,偷偷看一眼李明,眼神仿佛在说:
他们在鼓动咱造反,跟不跟?
李明笑容依旧,仿佛仍旧在与亲家聊着逸事,连眼神都还是很柔和。
只是用词一点也不柔和:
“姻翁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
“提前说一下,我姓李,是父皇的儿子。”
你们如果让我起兵反了李世民,那我只能东拼西凑,把你们送的珠宝先寄存在你们这里了。
以后再想办法拿回来。
“咦?”
崔仁师一怔,和崔民干面面相觑,四眼懵逼。
怎么感觉,殿下的思路好像比我们还要狂野?
产生了不得了的误会?
我们没想武力造反啊!
两个崔立刻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说:
“不……不敢!卑职乃朝廷命官,殿下误会矣!”
“正因为殿下乃帝室贵胄,我我我等才有求于您!”
兹事体大,他俩被吓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有李世民这位天子/天可汗/天策上将三位一体的军事天才镇着,河北人虽然比别的地方更勇一些,敢祭祀“太子庙”、“夏王庙”明着恶心朝廷。
但也就止步于此了。
如果让他们提刀直接上,窦建德、刘黑闼等一众河北豪杰已经用天灵盖告诉了天下,为什么这个江山最后会在李二凤手里。“那姻翁、使君与河北诸位,是何打算?”李明依旧笑呵呵的,表情没有一丝变化。
崔仁师深吸一口气,再顿首:
“愿助殿下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