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寧就跟著说道,“我想也是不改封最好,我现在听著徐国公夫人都顺耳了,改了算怎么回事?”
马寻非常认可这个说法,老头的徐王王爵都称呼的习惯了,再改也不合適。
毕竟这个徐王和明朝其他的亲王还是有本质的区別,还是不要改的比较好。
马寻笑著对刘姝寧说道,“我也觉得现在听著都顺耳了,那些人没安好心,不用搭理他们。”
不就是想要將马寻架在火上烤么,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明白。
隨即马寻夸讚说道,“驴儿教的不错,和他姑父虽然亲近,不过好歹也是有分寸。”
刘姝寧有些小得意,不过也有些佩服,“还是姐姐教的好,她虽然宠驴儿,不过也不是一味去宠。说句越的,老二几个如此本分,还是姐姐和姐夫教的好。”
也对啊,一个娘家侄儿再怎么受宠,那也不会比亲孙子更受宠。
朱楼这个仅仅比朱標小一岁的皇次子都没有什么非分之想,那么其他人就更加不该有什么心思了。
看著刘姝寧,马寻笑著说道,“我立下如此大功,明年得避避风头。我准备去浙江走走,你要不要一起?”
刘姝寧心动了,可是理智战胜衝动,“姐是不会允准带著驴儿,我就不跟著回去了。”
马寻就忍不住吐槽,“我到时候少不了要去看看岳父,老婆孩子都不带著,他不得给我赶走?”
刘姝寧有些小小的失落,“好在爹每年还入京一趟,还能见著他,我三四年都未曾见到大哥大嫂了。”
这就是远嫁的不便之处了,想要见见亲人都难。
穿好衣服、简单的吃点东西垫垫肚子,马寻就要去上朝了。
刚出小院就看到李文忠,他倒是难得在宫里留宿。
“你爹不去上朝吧?”马寻加快脚步,笑著问道,“他要是去上朝的话,我得先请罪了。”
李文忠笑盈盈的说道,“今天不去,说有事就让人来叫他。”
“我想今年也不会有事,要议事也该去武英殿。”马寻就开玩笑说道,“以前不知道,总以为是早朝商议大事。”
实际上商议大事,更多的是在武英殿,是皇帝將一些重臣叫过去商议。
至於早朝,有些时候更像是走流程,毕竟朱元璋是实权皇帝。
两个人说说笑笑,一路到了奉天门。
朝官们已经在列队了,文武可谓涇渭分明,大家也都保持著沉默,看起来井然有序。
不过下一刻武將这一队就算是开始乱了起来。
“小弟。”
“真上朝啊?还以为你起码得等到皇长孙殿下生辰之后再上朝?”
“小弟,什么时候出宫去看看你儿子?”
马寻无语了,打了一圈招呼对华高说道,“皇长孙殿下过完生再说,到时候我提前说一声。其他小辈就算了,我一出宫,根儿就得去磕头。”
华高眉开眼笑,“那是自然,半年都没见著了,可想他爹了!”
虽然华高说的格外露骨,可是不少人也羡慕啊。
马寻认的乾儿子可就这么一个,而且不是口头答应,是真的当儿子在管。
徐达就笑著问道,“既然出宫了,我儿子是不是也得去家里磕个头?”
其他武將都在鬨笑,一个女婿半个儿,所以徐达这么说没问题。
“不怕驴儿给你家吃空了就行。”马寻吐槽说道,“回头我得带著孩子开始减一减了,现在有些胖了,这不太好。”
郭英忽然问道,“小弟,你可知道汤大哥这一回算是成了?”
马寻连忙追问起来,“怎么了?怎么了?”
对於马寻基本上不过问大都督府的事情,大家也心知肚明。
郭英解释起来,“汤大哥出去也快一年了,他与颖川侯、沐英分兵三路,斩首万余吗,沐英一路杀到了崑崙山下。招降诸国、俘获牛马等十多万头!”
如果不是邓愈在休养,这本该是他的功劳,但是现在大部分是汤和的功劳了。
马寻开心了,“那是成了!这一回这么顺?”
徐达调侃说道,“和你学的,不过他比你强。他率万余人杀敌,其他事情让江夏侯几个去做。
这一次倒是没看出来,沐英和蓝玉这两小子打的好。”
其他人也在点头,汤和带不了大兵团大家心里有数,他现在当甩手掌柜就可以立大功了。
以前总想证明自己不比其他人差,以至於总是阴差阳错,餵到嘴边的功劳总是飞的莫名其妙。
而现在心態放平,功劳就来了。
沐英和蓝玉虽说是驍將,也算年轻有为,但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带领大兵团独立作战,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文官那边就忧心仲了,徐常等人暂且不说,现在沐英和蓝玉也有机会封侯。
帝后那边的实力越来越强了。
不只是武治,还有预防天这样的绝顶文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