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欺负老实人才有意思
別管一些人是不是对马寻有芥蒂,登岛之后他们的態度得诚恳、做事得仔细。
最重要的是行动得受限制,有著严格的出入限制,这是最为重要的。
马寻对於朝廷的官员登岛还是欢迎的,虽说有些官员可能和他尿不到一个壶,只是这些人能办事就行。
將事情办好了,他就可以了无牵掛的回京,后续琐碎的事情一大堆呢,他想要当甩手掌柜,只盯著一些重要事项就行。
一个兵部的员外郎来了,小心翼翼说道,“徐国公,此前呈送到兵部的军功有些对不上。”
马寻不解了,“哪里对不上?这事情你得给我说清楚,將士的功劳都是拿命拼出来的,谁敢剋扣?”
员外郎要哭了,大都督府强势,可是有些职权还是需要分清楚。
虽然现如今的兵部根本不敢管大都督府的事情,不过分內之事还是要做,比如说一些留档,或者是军功核定。
员外郎赶紧回答说道,“徐国公,此前水师数次出海剿灭倭寇、残敌,有首级、耳朵可以作为佐证。”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马寻点头,核定军功也是需要有实证”,脑袋和耳朵就是最好的证据了。
员外郎又说道,“这些都能对得上数,只是报来数百俘虏,我等未曾见到。即使是清点岛上倭寇,也不足五十。
差了十倍有余呢,你徐国公报的太夸张了吧!
马寻一下子明白了,笑著说道,“说的是那些人啊!那都是药人,死了。”
员外郎无语,可是职责所在,“为预防天,那些作恶的倭寇死有余辜。只是徐国公,下官等还是等看到户首。”
“尸首留著发臭还是散播瘟疫、天?”马寻没好气的说道,“烧了,那些人都给烧了,这才是乾净的做法。”
员外郎心惊肉跳的,徐国公说的有一定道理。
但是在如今这个年代挫骨扬灰”算得上是最大的仇了。
先不管那些倭寇是不是死有余辜,主要是作为兵部的官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些死人还给徐国公一把火烧了、灰扬了,我怎么去核定军功?
马寻也理解兵部的为难,说道,“口供等在这边,还有实验的一些文字,你们拿去核对一下。
人是见不著了,但是数在这摆著。有些事情只能便宜行事,你觉得呢?”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员外郎可能要斟酌一下。
可是现在是徐国公这么说了,我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可不敢多说什么。
怕得罪人,也怕担事的员外郎就说道,“下官自然理解徐国公的苦衷,下官依您的吩咐办事,
如何定功劳自然是上官的事。”
这官油子还真是不得罪人,看似是认可马寻的做法,但是真要是出现扯皮的事情,那就是马寻和兵部的主事人去吵。
看到马寻点头,员外郎又问道,“徐国公,下官有一事不明。按理来说大军出征,得有大都督府、中书省的走马符牌。”
走马符牌,这是朱元璋在洪武四年定下来的调兵制度。
工部製作走马符牌,中书省、大都督府各藏其一。
正常来说出兵是需要奉皇帝旨意,中书省与大都督府共同出示符牌方可,遇有紧急军务则由中书省与大都督府长官共同入奏。
在这种调兵制度之下,虽然有较强的中书省、都督府相互牵制的意图,但作为掌军旅的一方,
还是有一定的主动性,这和以后的五军都督府时期还是有区別。
至於明朝中后期五军都督府完全被兵部压制,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
马寻耐心解释说道,“抓倭寇是大事,除了他们为祸之外,我这也缺试药的人,总不能是我大明子民吧?”
员外郎下意识的哆嗦一下,虽然觉得马寻可能是虚报军功了,但是一想到数百个活不见人、死不见户的倭寇,还是有些胆寒。
马寻进一步的解释,“还有些出海未归呢,茫茫大海,谁知道倭寇藏在哪了。去抓人需要时间,返程也需要时间。调兵之事你用不著操心,大都督府有公文,中书省也有存档。”
这也是实话,当初廖永忠、吴禎等人率领水师过来,那可就是奉了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