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等人確实不怀疑马寻的人品,只是天说可以预防就可以预防,听起来还是有些悬。
毕竟马寻就算是再厉害,也不可能將肆虐了数千年的瘟神天给治住啊。
至於民间也確实有些传言,也是在说马寻可以治癒天。
这就需要及时的去纠正了,一旦这个传言深入人心,对於牛痘的后续推广等不太好。
甚至要是有人得了天不管不顾的跑到马寻这里求医,那一路上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
千万不能小看人的求生欲,在如今这个年代虽然看似是有比较严格的人身限制,但是各种潜逃的人也太多了,现在可没办法精准追踪人的活动轨跡。
朱標继续提醒说道,“这些事情还需仔细商议,徐国公的意见最为重要。”
其他人也没意见,说到底就是牛痘这样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效果、怎么用,没人比马寻更加有发言权。
如果是普通的太医等等,他们的意见可以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现在是马寻,他的意见就是需要摆在首位了。
朱元璋笑著对李善长说道,“你们抓紧时间,五天內朕要看到如何迎接徐国公回京的事宜。”
李善长等人同样没有意见,哪怕觉得马寻可能有些夸大的成分,可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天,这个功劳就够震撼了。
这样的功绩,不亚於北伐的意义。
放在李善长等人的眼里,牛痘也是有著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力,这就是民心、天意的象徵,这对大明社稷也有极强的作用。
可千万別小看了这些似乎看不见摸不著的东西,汉室江山被无数人追捧,自然就有民心的因素。
汉文帝在民间的威信极高,不要说当时的百姓了,就算是以后的一些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
李善长看了看朱元璋,小心的奏报,“上位,臣以为徐国公功勋卓著,上位当亲自迎接。”
朱元璋回答响亮,“李相言之有理,诸位爱卿可有觉得恩宠太过?”
自然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反对的意见,还是那句话,牛痘一旦能预防天,就算是再重的礼遇都不为过。
更何况朱元璋也不是没有亲自迎接大將的先例,他就曾经亲自去迎接徐达凯旋。
皇帝亲自迎接立下大功的功臣,甚至是同乘一车,这也是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礼仪,这也展现著君主的仁德,是对有功之臣的激励和褒扬。
朱標笑著开口,“父皇,儿臣以为除了父皇亲迎之外,儿臣也该率诸弟、妹迎候。”
“太子说的有理!”朱元璋笑的更开,“只是这一趟不能是太子为国舅牵马,他得和我同乘一车!”
李善长等人对视一眼,没办法反驳朱元璋这样的安排。
甚至在他们看来,皇帝不这么做才应该劝諫,这么大的功劳配得上皇帝亲迎、皇子牵马执蹬。
可是再转念一想,那位徐国公的功劳可不小,现在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以后可怎么限制他啊!
皇权还没有限制住,外戚现在又开始膨胀了,李善长和胡惟庸忧心忡忡。
一个曹国公李文忠就不好对付了,现在这个徐国公又要成气候了。关键是这俩人还和皇帝一条心,伙同著徐达、常遇春这些人,这如何是好?
李善长忧心忡忡,胡惟庸心里也忍不住焦躁起来,还是得对付马寻。
不能將他得罪的太厉害,要不然帝后暴怒。可是为了他们的一些理念,有些事情必须要做。
商量了如何安排迎接的事情,酬功的事情也稍微提及,这就是一个大方向,后续还需要继续的完善。
等到李善长等人离开,朱元璋笑著对徐达说道,“天德,这一趟他回来,你亲自去一趟接你亲家。”
徐达笑著应下,“我正有此意,还想著如果不是皇子去迎,说什么我也得討下这个差事。我自小就仰慕有才学的读书人,见识到了小弟的本事,就更为得意了。”
朱標也开玩笑说道,“徐叔,还是您抢先下手的早,要不然和您抢女婿的人可不少。”'
徐达更为得意了,他就是先下手为强的典型,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定下来了娃娃亲。
“说起来我那女婿生日,也没让他回去。”徐达笑著开口,“礼物我可准备了不少,就等著小弟回来换婚书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小弟肯定不愿意接,他想待价而沽,看看谁家闺女更好!”
朱標也在笑,甚至徐达都跟著在乐,因为这也算是马寻难得被坑的体无完肤。
玩笑之后,朱元璋忽然说道,“李先生还好,只是这胡惟庸看著心思有些多了。听闻他们想要让我给岳丈改封,我看这是在对付小弟了。”
徐达心里顿时紧张起来,对付马寻看似很难,其实在一些人眼里可能也没那么难,因为那小子处处都是破绽!
尤其是他的性格,缺陷太明显了,这是极容易被针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