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的杀机,全部向段融交织凝聚!
漫天剑影,宛如凝实!
生死关!
段融的周身一阵发冷,因为那杀机是如此真实,笼罩着他的心神。
漫天的剑影陡然出现,如乱箭穿心一般,向他射来!
段融周身如筛糠般颤抖!
因为在他被心魔笼罩的感受中,这些不仅是剑影,而是真实的杀意!
每一道都可以将他绞杀!
而此时的剑影万万千千,漫天而至!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可是人,可有不怕死的吗?
勘破生死,谈何容易!?
敢问世人,生欲大,还是色欲大?
六妙门的第五门功法,转法再次运转,但那股心头升起的清凉意已经不足以抵挡这漫天的杀意!
段融摇摇欲坠,心神欲破!
就在这时,他再无迟疑,六妙门的第六门功法的净法门随即也一起运转。
他的周身随即被一团莹白色的淡淡柔和光团笼罩,那光团笼罩之下,段融摇摇欲坠的身体瞬间就稳住了。
六妙门第五门功法的转法门与第六门功法的净法门,一起运转,心头升起的清凉意和周身笼罩的柔和白光,内外相应,终于稳固住了段融的心神。
三重魔境而已,已经底牌尽出了。
食欲、色欲交织的酒池肉林,还有生死关的生欲,三重魔境,三重欲望,已经让段融将六妙门的功法尽数而出。
此刻,段融终于明白,为何有此神妙的宗门秘法,而凝结洞冥的修行者大多还会在这一道关口破尽心魔这里,坐困数年,甚至十数年之久。
仅仅尽数逼出心底的种种魔境,已然如此不易。遑论破尽呢?
秘法虽然神妙,但人欲更是宛如深渊,深不见底啊!
破尽心魔,谈何容易啊!?
仅仅是三重魔境,就已经让段融摇摇欲坠。
段融长吁了一口气,后背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湿透。
方才那一刹那,笼罩他心神的是真实的死亡的恐惧。而且那种恐惧,被心魔给无限延长,无限扩大……
漫天的剑影刚刚淡去,周遭的环境又是一变。
天空成了浓郁的血红色,身下的池塘,除了周围一丈内是散发着恶臭的黑水,一丈外的黑水都开始冒出血色的泡沫,那泡沫里都散发着浓郁的血腥味……
随着血泡的冒出,一丈外的池水开始变成浓郁的血水……
血水中一具具尸体开始漂浮起来,那些尸体中间还夹杂着白骨、头颅、残肢……
尸山骨海,漫天血腥!
段融的目色一凝,他知道这是什么心魔!
在吕荫麟的笔记中有记载,尸山骨海,乃是杀戮之欲!
人心底最深处的原始的杀戮之欲!
但是和笔记中记载不同是,段融周围的一丈内,竟然没有血水和尸骨浮现,而还是原本的黑水。
这其实是说明,他心底深处对于杀戮的一种厌离。故而魔境浮现,但并未近身。
这种厌离,其实在他到此界的第一次杀人时,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他讨厌杀戮。那是源自心底深处的真实厌离。
因为这心底最深处的厌离,这尸山骨海和滚滚血水,是无法近身的。
这一点,和在之前那就酒池肉林的魔境中,少男少女在他附近的黑水中交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能近身,说明那心魔彻底笼罩着他,没有厌离之隔。
如此说来,色欲其实才是段融心底最深的欲念。此宗门秘法的效用,就在于了解自己的欲念和心魔。
尸山骨海和血水翻滚,眼前的惊险何其血腥恐怖,若是嗜杀之人,甚至会在此种心魔现前时,陷入癫狂自残!
但对于杀戮的厌离显然是保护了段融,眼前的魔境虽然恐怖血腥,但段融并未陷入其中,而且心头升起的清凉意和周身的柔和白光,更加稳固了他的心神。
那些尸山骨海,越垒越高,不仅从血海里浮出尸体,而且血色的天空,也开始掉落残肢和血雨……
当段融却始终宛如高僧入定,不为所动。
甚至最后,那周身一丈内的黑水依旧未化成血水。
这说明,此心魔,根本没能侵蚀到他。
就在那些尸骸堆垒的宛如千仞高山,一具具头颅、残肢,漂满池水,第四重心魔,尸山骨海,已然到了强弩之末了。
下一刻,所有这一切就都轰然倒塌!
相对于酒池肉林和漫天剑影,这第四重心魔,段融度过得算相对轻松的,甚至就算没有转法门和净法门的保护,只他心底最深处的那种厌离就足矣让他度过这一重心魔。
浓郁的血腥味退去,漫天的尸骨也消失,但随即苍穹之上,忽然黑雾弥漫!第五重魔境来了!
那黑雾之上,竟隐隐有神魂威压降下。
那瞬间,段融的心神一颤,死死地盯着苍穹之上那弥漫的黑雾。
那黑雾一阵弥漫翻腾,接着便有一具宛如大山的巨大神祗,竟盘坐在那黑雾之上。
此神祗,如神魔降世!
那神祗的双目缓缓而睁,从黑雾云端,俯视苍生,其目中现出一抹空洞的漠然。
神祗的目光看向段融的瞬间,段融的心神一阵战栗!
根据吕荫麟的笔记记载,他瞬间知道这是什么心魔。
云端神祗,偶像膜拜!
人虽然疯狂杀戮,但同样心底充满了卑贱。
其实,傲慢和自卑,本就是硬币的两面。若非心底深处的卑贱,又岂会傲慢呢?
云端神祗,偶像膜拜!要破的就是心底卑贱的心魔!
就在段融心神战栗的瞬间,周身笼罩的白光一阵闪动,心头的清凉意也汩汩涌现,那云端神祗终于在转法门和净法门的运转下,慢慢消散。
但这种消散,并不是破除心魔,这只是在宗门秘法的保护下,让那云端神祗的威压没能彻底笼罩段融的心神罢了。
这门宗门秘法原本也不是破掉这些心魔的,它只是让这些心魔一一浮现,而浮现之时,能保护修行者不让其心神受损。此即为逼出心魔。
而至于破掉心魔,则另有他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