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目前晋阳只有监国皇后,行宫内虽然也有王朗等廷臣的当值、议事的场所。
只是行宫外没有他们这些廷臣的衙署,夜禁前也会开启宫禁……所以王朗的时间很紧,再不问明白就得赶紧告辞,快些返回宅邸。
否则就只能在太傅府借宿,或者在外面的都亭里借宿;前者约束的规矩多,后者场所简陋且吏民混杂共处一室,传出去也不好听。
王朗目送傅干离去,只希望这件事情只是赵太师临时起意。
否则深入解读的话,如果太傅也知情并同意,那王朗就要重新审视赵氏一族的续航能力……一个缺乏耐心的家族,显然不适合做长期伙伴。
西阁内,赵彦端茶浅饮,手里拿着最近打磨好的老镜对着公文纸张扫描……其实赵彦白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不需要借助老镜也能看清楚纸张上黑白分明的字迹内容。
只是拿着这天下独有的老镜来看公文,似乎能阅读的更加鞭辟入里。
比起赵基最初让人打磨,并从各种镜片中选出的独目眼镜,赵彦更喜欢手里如同放大镜的这个阳燧镜片。
他阅读公文之际,傅干将上午诸曹处理过的公文拿来请赵彦过目、批示,赵彦见傅干放下公文后后退半步没有走,就问:“彦林有事?”
“是,谏议大夫王景兴自云奉宫中旨意前来询问太师不入晋阳,独往龙城陵园祭拜一事。”
“再等一会儿你去告诉他,是我让元嗣去的陵园。并无他意,第一是不喜百官出迎于临晋门。老夫与元嗣,不过是为国家分忧而已,又非百官君长,怎能拖累百官出迎临晋门?”
已经不是在临晋门迎接赵基,而是跑到临晋门外五里的临晋桥南岸等待迎接赵基。
赵彦只是命人通报了这件事情,具体怎么选要看自己抉择。
反正赵彦是不可能出城去迎接赵基,相反,他坐镇太傅府邸,已经做好了迎接新一轮骚乱的准备。
就汉室的威望而言,百官之中肯定不缺那种忽然跳出来,仗剑要诛杀国贼的狠人。
哪怕明知道行刺的成功率非常渺茫,可这种拿命换名声、并抬升家族门第的买卖,对很多人来说是很赚的。
赵彦不想去赌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也不想赵基被这帮老奸巨猾的老臣、名士环绕、奉承。
比起年轻士人血气之勇的发动的行刺,这些中老年人构成的宿臣、名士,才是难以防范的毒蛇。
所以赵彦想看看赵基怎么处理,他也没想到赵基根本没有来临晋门,而是提前下船,从晋水以南的小路直趋龙山陵园。
以赵彦对赵基的了解,这几天时间肯定会待在陵园,直到将晋阳内外摸清楚后,赵基自会悄然入城,不会与百官群体在朝堂之外发生碰撞。
国家大事唯戎与祀,赵基没去祭拜名义上最重要的赵氏社稷、宗庙,反而去陵园……赵彦是彻底放心了,不介意敲打王朗一番。
王朗这种人的妙用很多,他希望王朗也能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好好配合做事,不要去跟那些乱党、贼臣厮混。
不然就这么处理掉,未免有些可惜。
资历、名望合适的人,永远都是有数的,杀一个就少一个。
王朗再怎么说,也是弘农杨氏的门生,也是与赵昱同批而起的徐州名士。
王朗的存在,可以很好弥补赵氏的缺点,赵基很缺一个能无原则摇旗呐喊,为赵氏鼓吹的旗手人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