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召见,首先是政府层面的,接下来才是皇室。
索洛维约夫这一行人,行程也比较顺利。
在递交国书的时候,也是由法兰西帝国的政府首脑,首相塔列朗亲王来接受。
塔列朗拄着拐棍出来,清朝这边,可就没有个拄着拐杖上朝的,更何况还是政府首脑。
在明朝就是内阁首辅,在清朝就是军机处领班大臣,总之地位很高,除了他们出发的时候,董诰老大人岁数在那里摆着呢.不过他貌似也很少用拐棍这个东西。
塔列朗这条腿,是小时候就摔坏的,和一般情况也不太一样,要是放在大清,大概就和科举关系不算大了。
但也没准,塔列朗和牛顿,大概都更喜欢中国这种体制,总有他们出头的机会。
只不过塔列朗的钻营术,就得换个方向了。
而双方的会谈,主要是重申了清朝和法国之间的商贸协定。
正好法国的小皇帝,他的正式头衔就是皇帝级别,不像是波旁一般也就是个法王。
这样事情,进行的也就比较顺利。
塔列朗通过翻译,也知道了清朝皇帝的态度,因此他这边也表示,希望能够在广州未来开设的商馆,有更进一步的商贸活动。
这一点,昭梿倒是可以做主的,毕竟整个基调已经定了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
至于杜伊勒里宫,和卢浮宫是连着的,会后法国方面又由科兰古公爵引导清朝使团参与各种活动。
随后要见到小皇帝,接见的地点也改成了凡尔赛宫。
主要原因也是,叶卡捷琳娜要摆排场,讲一些气派。
这样在巴黎,就有些局促了,导致在凡尔赛宫比较方便。
而且到时候法国的高级贵族,有不少人也会出现在那里。
拿破仑那会儿,总是在国外出征,倒是没有更多的宫庭活动。
到了现在欧洲和平的时期,倒是可以办起来了。
前往凡尔赛宫,这日程就要往后顺延一天。
在这期间,塔列朗就遇到了点小麻烦。
英国大使馆派人来了,表示塔列朗亲王要是能够安排大使在凡尔赛宫和中国使团见面,就要给付两万英镑。
这个数目,也不小了。
塔列朗肯定会收钱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不过是见面,最多也就安排打个招呼。
对方愿不愿意答应,那都是一个问题呢。
毕竟塔列朗能够看出来,虽然中国皇帝的使团注重礼节,甚至提前了解了欧洲外交的注意事项,但是还是有些生疏,能够表现出来一些不习惯。
这里面,就有些文章可做了。
而且英国人的要求,只是见面,会晤什么的,得看人家的心态。
这钱到手的,未免也太容易了些。
比起来,塔列朗先生还是更愿意收亚历山大给的法郎,不需要结算外汇,从法国的银行就能提现出来,还可以转账,非常的方便。
但亚历山大那边,他的要求那是很多的。
英国人这个,就怕他们以后再来找什么麻烦。
而索洛维约夫那边,似乎是预判了英国人的行动,在塔列朗还没来提出这个事情的时候,就在午餐会上,已经要昭梿做好准备了。
“王爷到时候见到英夷,一句瓷实话都不要说,只需要虚以委蛇,啊.还有就是,英国要这样做,倒是也可以反过来试探他们。”
“这个本王知道。”
总之,就是一点承诺都不做,就是在这里哼哼哈哈。
但昭梿也比较奇怪,这孤儿寡母的,怎么在巴黎坐得稳呢?
叶卡捷琳娜倒是有点好处,她的娘家势力太强了,任何一位法国王后,娘家的势力都没有这个等级的。
昭梿在法国也见到了不少军人,倒是担心这些军头会学习五代十国。
不过法国军队在这方面,因为迈入了近代,倒是没有这种军阀的倾向。
军队里更多的,还是各方面的利益团体。
要是换成别人,可能还不会有这个担忧。
昭梿纯粹是书读多了,和一些清朝王爷,那惨不忍睹的知识水平相比,差不多是喜马拉雅山和菲律宾海沟的差距。
往凡尔赛宫的路程,倒也非常轻松,甚至也不用去赶时间。
和清朝安排外国使臣都住在海淀不一样,清朝的使团,这一次安排到凡尔赛宫,都是给安排了套房的。
这也和两边的宫廷体制不同有关系,索洛维约夫就这一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解释。
而且清朝也没有在巴黎安排大使馆,索洛维约夫一家倒是可以住在勃朗峰大街,欧洲贵族们,不少在巴黎也是有房产的。
这个住宿,也就是这么安排了。
反正叶卡捷琳娜带孩子的时候,都是住在小特里亚农,和主要建筑师分开的。
等到清朝使团到达的时候,也有着隆重的迎接仪式。
在皇后龙骑兵的护送下,使团乘坐的马车,也进入了凡尔赛宫。
两旁列队的是拿破仑二世的近卫军,这批近卫团驻扎在凡尔赛宫,也是拿破仑之前扩军的结果。
老近卫军现在一分为二,一部分追随皇帝去加勒比的海岛,另外的老兵都留在巴黎城内。
就是这些近卫军,看上去也颇有威严。
昭梿等人也看出来,索洛维约夫对于欧洲军队的评述,那是肯定没有注水的。
除此以外,还有就是鸣响礼炮,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到达。
这宫殿不是紫禁城那般庄严肃穆,倒是显得金碧辉煌,按照随行法国翻译的解释,不少都是路易十四时期修建的。
之前路易十四和圣祖仁皇帝,有过正式通信,只不过路易十四的信件只有走海路的到达了中国境内,陆地上那封信因为彼得大帝没有放行,也就没有收到。
和邻居俄国相比,反而清朝皇帝对法国一向兴趣比较大。
法国和低地地区的传教士,也多有来华者,到了嘉庆时期仍然受到重用,但也只是在天文和翻译层面。
因此清朝多少也对法国有些了解,不过法国很少主动派出使团,他们也没有靠近中国的贸易据点,因此清朝接待的欧洲使团,除了不识好歹的英国人,主要还是为了保证澳门利益的葡萄牙人,和掉在钱眼里的荷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