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在正式场合的时候,可不能按照私底下那样称呼,毕竟他也是大公。
“现在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只能想办法先集中兵力,然后接应溃散的友军。除此以外,见到拿破崙的主力部队,一定不要轻易迎战,要找到个合適的战场来和敌人交手。这个战场,卡尔,你听我来说,要找到一处反斜面的战场,要儘可能地削弱法国人的炮兵优势,而且要防备一次大的失败。我军的撤退路线一定要能够保证,而且还要儘量的支援友军。总是要选出几处合適的地形,然后採取行动。”
他的反应还很迅速,虽然这也算是库图佐夫那套办法,但是他一个人就已经把参谋部和总司令的事情都给做完了。
倒是克劳塞维茨,现在变成了发报机。
当然了,他们这种两个参谋长脑袋一起用的司令部,效率还是很高的。
至於布吕歇尔那边,大概是来不及帮忙了,战前自己就劝过了,还被下了命令远远甩在后面。
这种事情,应该是那些经常打败仗的军队经常准备的。
不过和这个时代的普鲁士人在一起的话,还要习惯经常会发生这种事情。
而且要保持高度警惕,敌人可能很快就会摸上来。
甚至於索洛维约夫安排这些事情的时候,布吕歇尔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拿破崙回到了法国,虽然法国人民的抵抗愿望不像是他预计的那样,但是情报总是要比在德意志地区作战时更容易获得。
现在法军在马恩河附近活动,也是为了寻找机会。
拿破崙派出的侦察兵,也很快侦察到了联军的动向。
拿破崙要优先打击布吕歇尔,倒也没有些情绪因素在里面,主要是这个方向上比较容易展开行动。
施瓦岑贝格这个傢伙,从来都是畏敌如虎,別管对手是法军还是俄军,总是离著远远的。
托尔马索夫都没怎么和他交过手,一般情况下都是雷尼耶当时率领的萨克森军队在进行纠缠。
更何况那样会拉长战线,拿破崙在打击联军的同时,其实也意识到了巴黎很可能变成了联军的首要目標。
除了主力军团以外,反法联军还有在比利时准备登陆的近万英军,以及荷兰重组的军队和北方军团。
兵力上,確实已经是绝对优势,可以说是优势在我。
不过看到战场布置的时候,索洛维约夫也难免表示,有个光头的傢伙,大概水平连拿破崙战爭时期都不如,甚至不能让自己的军队快速行动起来,只能够蹲在某个点,或者在某些地方之间来回机动,或者来个主力会战什么的。
但是有人曾经指出的问题,在这个地方也总是有人犯错误的。
以反法同盟的状態,生生的把这一次进军法国本土的战爭,给打成了围剿。
要不是拿下巴黎以后法国人容易投降,怕是不多来几次,也很难解决问题的。
但各方面,大概只有索洛维约夫因为见识过,大概知道会发生什么。
而拿破崙,完全是凭藉著他个人的军事才华,尤其是捕捉战机和调度部队的能力,要在局部获得优势。
“陛下,现在我们要怎么做?”
“既然布吕歇尔的部队行动如此分散,我们也不能客气。他摆成了一条蛇的样子,我们就先打要害。”
至於这个要害,要么是“蛇头”上的布吕歇尔主力,要么就是在途中打击指挥中枢。
只不过这个位置,对於拿破崙来说又是如此的凑巧,就是他从科西嘉的家乡来到法国念军校的地方。
布里埃纳这地方,拿破崙从10岁到达这里,就在这里开始学习和生活。
可以说,附近的一草一木,只要他走过的地方,都非常熟悉。
小时候在这一带跟著同学们一起学习,行军,演习的时候,地形上都了如指掌。
更不要说那些贵族出身的元帅和將军,不少都出身自这里。
不过同样对於本地比较熟的人,有几个就不在。
拿破崙决定兵分三路,向布里埃纳进军,同时也派出副官传递情报,要格鲁希的骑兵出其不意,占领城堡地带。
这样可以威胁到联军的侧翼,同时也要准备来的大的,在骑兵进占交通线以后,在侧面打击联军,最好可以歼灭一部。
现在对於拿破崙来说,兵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他无法无视这巨大的差距。
近代的战爭,已经不是亚歷山大大帝那个时代,脸突敌方主將就能解决敌人,也不是罗马人那样总是堆个堡垒,步步为营最后把敌人给绞死的办法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快速的打败敌人,能够消灭的越多越好。
不过事情也总是有意外,布吕歇尔虽然无视了格奈森瑙的苦劝和索洛维约夫的警告,可是这个老傢伙,他一定是幸运值拉满了。
过去多少次被拿破崙打的漫山遍野跑路,但总能够把部队重新集结起来。
这一次,战斗还没开始,和西里西亚军团一起行动的哥萨克,就抓到了拿破崙派去给莫蒂埃元帅下达指示的参谋军官伯纳德上校。
知道了拿破崙计划的布吕歇尔,看到了虽然故作镇定,但是他也慌。
这个计划要是不被自己手下截获,大概就要等著拿破崙来踢自己的屁股了。
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下令帕伦伯爵率领的俄国骑兵,向布里埃纳城堡进军,在法军完成其行动以前,对法军的先头部队进行阻拦。
然后,再考虑收拢他的这些军队
这个反应,其实也比较快了,而且很积极。
甚至他还越过了联军军团之间的指挥机构,让施瓦岑贝格那边的俄军骑兵过来。
但是,他却把一部分俄军扔在美因茨,先头部队和后卫部队都远离战场。
这种挨揍的架势,但是却又伸了一个拳头出来,倒是让人搞不清楚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