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时候也被识破,抓到以后处以极刑。
就这么一场围攻紫禁城的闹剧,嘉庆自己都非常震惊。
他还在回到京城的路上,就接到了奏报。
因此也急急忙忙的往回赶,今年在木兰围场,好不容易找到了猞猁猻,结果因为李文成等人的民变,也不得不从围场回来。
以往的年景,也只有嘉庆十五年的猎获之物还好,今年还没等开始,已经被反贼给搅黄了。
但嘉庆总归是个脾气好的皇帝,他没有给手下大臣治罪太狠。
等到他进入紫禁城,看到了这个景象,虽然震惊,却也已经在考虑罪己詔该怎么写了。
毕竟带清一直点炮的前朝,那个梃击案都没有这么离谱,之前自己遇到个失业厨子,也不过是划等號的水准。
现在这样,一面要根据宛平县令的二次上报,重新审视局面,並且调遣神机营和锐健营的精锐去追击林清,一面也要对京城里这些不作为的官僚好好整治一番。
但是,嘉庆他还是没杀人。
要是换成小心眼的乾隆,大概这个人就是跑到月球上去,他也得想办法给薅下来——前提他得有这个能力。
当今的铁帽子王,也不过是夺爵,变成了閒散宗室。
步军统领衙门的都统吉纶,之前在山东巡抚任上也是有所作为的能员干吏,结果在京城居然弄出来了这样的荒唐事,他工部尚书、步军统领衙门都统,还有其他一些职务,一概革去,除此以外,就是拔去翎,摘去顶戴。
但这个惩罚,也只不过是具有象徵意义。
真正要对付的,还是那个非法集资搞传销的教主林清。
这货败亡的可比李文成那一路快多了,哪怕是被那彦成和杨遇春两台老式扎古追击,那位最终坚持了九十三天,最后才宣告败亡。
而林清这一路,他就在大兴,京城的眼皮底下,在东华门那一路的教眾跑路以后,他自己也躲藏起来。
不过仅仅四天的时间,京城附近的天理教信眾,大部分也给揪了出来。
別说是嘉庆这样在带清比较手软的皇帝了,就是换成更仁慈的宋仁宗,招抚黄巾和叛贼有一手的刘皇叔,大概都受不了这样的行为艺术大师。
於是,该砍头的也都砍头,一时间死者七百余人。
但是对宫城的打击,这些大內侍卫的跑路和不堪一击都是小事,绵寧和几个大小太监向嘉庆奏报,平日里收藏在宫禁的鸟枪,弹丸都不知所踪,只有罗剎国进贡的“宝枪”因为锁在匣內,因此没有被破坏。
嘉庆也算是守成之君,这个水平虽然不如前面几代,但是也能够回过味来,大概也知道怎么回事。
宫里有不止一个內鬼,很可能还在他皇帝的身边,要不然也不会闹了这么一出。
然后,嘉庆皇帝也看到了两桿“宝枪”以后,对绵寧之前使用的一桿,也赐名“威烈”,同时也赐绵寧“智亲王”爵位,年俸一万二千两。
但事情还没结束,还要提审林清。
至於呈上来的內容,也让嘉庆哭笑不得,就这么个在江湖上颇讲义气的市井无赖,居然在京城闹出来了这么大的动静。
林清的结局,就是九月二十七在菜市口给凌迟处死,看热闹的人想必也不少。
而嘉庆这边,余怒未消的同时,也在宫禁里把玩著罗剎国的“宝枪”。
他当时看到装饰精美,也没捨得用,就给锁在了上贡的匣子里面。
就是那些太监看到这枪,大概也会因为弹丸和药筒在一块,最后没给扔掉吧
毕竟在管事的那些太监眼中,火药在一边填充,才能够打出去弹丸。
也是他们的文化水平低,让新鲜出炉的智亲王没用自己的铜钮扣和太监们收集来的弹子去打乱贼。
不过这罗剎国,总是引起了嘉庆的好奇。
他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脑子还很好用,甚至能够联想到几年以前罗剎国的贡使过境,到了库伦,来而復返。
从海上来的罗剎快船两艘,在敕令之下离开,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也都是上奏过的。
也就是俄国距离太远,两边的皇上没派人来个大对帐。
嘉庆自己都感觉到了有问题,哪怕是吉纶都能够如此玩忽职守,怕是带清上下,不知道有多少大臣是这个鸟样。
这带清,吃枣药丸啊!
不过他大概也不会有这种想法,只是兢兢业业的再干著带清皇帝这个终身制不能退休的工作,他又不是他皇阿玛乾隆,自称不能够超过圣祖仁皇帝御极六十一年。
大概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死,皇帝可真不是个好差事,但是这个担子,皇阿玛已经决定了,就得他来上,尤其自己还是唯一一个正常交接內禪的皇帝。
到了夜晚,他还是长吁短嘆,想想这些事情,自然也是要有些排解的。
“鄂罗哩。”
“奴才在。”
“明日早朝过后,要翰林院庶常馆,派通晓经文掌故,还要知晓军务的翰林,给朕讲授经筵。需要性情刚直的饱学之士,不要算了,就这么来吧。”
“奴才遵旨。”
找个脾气刚直,还要是饱学之士的翰林,翰林院庶常馆里还真有这么一位。
只不过提起他来,旁人也少不了要吟诗一首。
这年林则徐也不过28岁,他在翰林院当值的时候,也赶上了天理教起事的事情,自然也会被震惊。
不过皇帝要召一个饱学之士来讲经筵,本来按照学士和资歷,都轮不到他的。
可是皇上这个要求,確实也离谱。
要找个性格刚直的,翰林院里这些人,要说起来人际关係,大家都是饱学之士,总是还能够以诗文会友,不像是其他衙门和地方的官场,大家还是一团和气的。
然而,要找个脾气坏学问大的,大概还是这位林则徐林大人,他本就是嘉庆十五年二甲进士出身,选庶吉士,要他来也是再恰当不过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