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哈拉和林,不仅政治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哈拉和林的地理位置。这个地方恰好位于漠北草原的中部地区,附近有着河流和最好的草原,它的北边是贝加尔湖,也就是俗称的北海。
而在它的东边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驻地乌兰巴托,它们在漠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时间来计算,腾格尔拿下哈拉和林不会有问题,可对于乌兰巴托,他还有一些迟疑不决,究竟是用武力还是使用怀柔手段呢?这个他还想仔细琢磨琢磨。
凝神想了好一会儿,腾格尔最终还是打算先把乌兰巴托放一放,一来是因为现在的季节原因,随着深秋的到来,漠北草原的天气气温下降的很快,按照腾格尔的经验,估计最多不到一个月漠北就要下雪了。
一旦下雪,漠北的战争只能暂停,毕竟在冬季开战是根本没办法作战的。漠北地域广阔,打仗靠的是战马,而且蒙古人作战都是驱赶牛羊作为后勤补给,一场大雪下了别说辨认不清方向,弄不好战马、牛羊甚至战士一夜间就会冻死不少,所以从来没有过在冬季开战的道理。
二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格鲁派领袖,他在漠北的地位极其尊贵。虽然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系和漠南的宗教不是同一系,但同属于黄教一派,黄教在蒙古号召力很强,甚至可以决定蒙古许多部落的正统性。当年林丹汗之所以众叛亲离,就是因为这位大汗改信了红教,导致各部首领对林丹汗极为不满,再加上林丹汗的刚愎自用和反复无常,最终闹了那么一个结局。
腾格尔是土默特的领主,更是大明所册封的顺义王,但不要忘记腾格尔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子还有着教派的承认,给予最大帮助的就是桑格上师和其弟子。
桑格上师虽已回归甘丹寺不再出世,但他的弟子却成了银佛寺的主持,而且作为当年就支持腾格尔,并且在腾格尔成为土默特之主时旗帜鲜明站在腾格尔这边的银佛寺同属于黄教,从根本来说两者算是同系。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腾格尔假如直接对乌兰巴托动手必然后果严重,所以乌兰巴托那边不是哈拉和林,能不用武力最好不用,假如能借势拉拢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让这位上师成为自己的盟友就最好不过了,只要对方能站到自己这边,对于未来漠北的局势稳定,包括针对漠北东部的兀良哈各部就有了十足把握。
可问题在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不是自己想拉拢就能拉拢的,腾格尔虽是土默特的领主,又是大明册封的顺义王,但他毕竟不是皇帝,也不是真正的蒙古大汗。
就算是之前林丹汗时期,这位大汗也没能拉拢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甚至因为林丹汗改信红教使得双方的关系极其紧张。所以想让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站到自己这边,仅凭自己的地位和威望根本不够。
“看来只能给父皇写奏折了,也许以父皇的身份,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会答应此事。”腾格尔想来想去只有这个办法,只能求助于朱慎锥,让大明出面。
这样做的把握是最大的,但就不知朱慎锥是否会答应,不过这也急不得一时,反正冬天停战自己暂时不会东进,先占住哈拉和林再说,其他的看看局势再决定也不迟。
就这样,腾格尔当晚就给大明那边写了个奏折,说明了在漠北的情况包括他即将入驻哈拉和林的计划。在奏折最后,腾格尔希望大明能正式册封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以拉拢在漠北的格鲁派,为未来稳定漠北打好基础。
等奏折连夜送出去后,腾格尔这才放松了不少。
一晚休息后,翌日他的主力拔营,浩浩荡荡朝着北方的哈拉和林而去。当他抵达哈拉和林附近时,因为南部乌兰巴日部被歼,原本驻扎在哈拉和林的苏尼特部见情况不妙已弃哈拉和林向北逃窜,投奔车臣汗硕垒去了。
就此整个哈拉和林未做任何抵抗,腾格尔顺利进驻哈拉和林,拿下此地后腾格尔没有继续向北进军,更没向东出兵攻打乌兰巴托,而是在此休整,准备物资,等渡过这个冬天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方向。
当腾格尔的奏折抵达京师的时候,漠北已下了第一场雪,草原的冬天终于到来了。
这时候的朱慎锥心思并不在漠北,而在南海。随着朝廷决定同荷兰在南海交手之后,大明三支海军舰队聚集了精锐战舰和精兵强将,已在广州开始集结,用不了多久这支联合舰队就会南下同荷兰正式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