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剩统还可续战五六千士,伙同黎弘生北岸步兵五千,继续东进。
经这先头一场胜战,萧军军威更盛,士气高昂。
于夜,不待天明,萧令火速向东接战夜袭。
往东,趁晚时晦暗,许继祖、黎弘生两军陆上兵马,子夜时分,放火直击和州石廷柱、刘良佐部。
萧军江上巨舰大船,亦跟进东推。
不久,和州之役打响。
且后推不足一个时辰,赵应元抢滩步兵登战,往东再就接打江浦一线。
要知,此二地,分驻石廷柱+刘良佐两部合四万五千人。
可谓兵强马壮,很是难对撼动矣。
纵萧军江上舰船火炮助阵,亦短时夜袭抢占先手,取得些许进展后,很快地,双方进入拉锯战。
许、黎、赵三部,水陆约在三万上下,同敌石、刘二厮硬桥硬马对拼,战端自夜始,熬到天明,双方均死咬阵前,深陷苦耗也。
对此,萧军主力,业无多余办法。
和州、江浦敌我两厢拉锯间,萧领贺舟部水军主力,亦务必从速续往东走。
赶时十九日,铺排开,同多铎北岸兵马交火,双方换炮,江头开打。
直是水岸北端来回拼杀,谋策诡算互是见招拆招,饶纵如此,萧军业就尽为苦撑势头。
清兵尤满旗将勇,彪悍非常,战力强盛,果较名不虚传。
即使萧军谋策,局部兵丁占优之局面下,亦难寸进,攻取战果。
反倒多面被得敌方铁骑反包围,兵将折损吃了暗亏。
对拼拉扯,耗到第六日上,眼瞅局势已陷不妙,倘再不逢转机,如此下去,攻守之势迟早逆反。
正既萧军水战,北陆吃紧之刻。
堪到廿四那天,孙培忠河南部短时统集三万余兵马,终是自归德府东出,日夜兼程,趟平寿春后,出现在凤阳城下。
上来,孙培忠一反其部稳扎稳打之常态,对得凤阳,便急攻猛锤。
要知,彼时多铎清军人马,因急功近利,各部多出抢攻之龃龉。
且南明军伍前期,实在不堪成器。
遂清军嚣张不屑,后路北地,均是置军驻守者寡。
寿春方向无算,仅凤阳城里,到得这时候,便也就个千把人在城驻防。
于是乎,不到一日,凤阳被培忠复克。
不作歇整,此时孙培忠急萧将之所急,自亦明晰,建奴人铁骑剽悍,战力强蛮,唯恐江北之地萧军深陷苦熬局面。
遂将不卸甲,马不停蹄,赶又率大部,直奔滁州、来安。
此举,无异着实叫多铎捏一把冷汗。
腹背受敌,前后夹击。
孙培忠此三万人马,就在其同萧军九江部长江北大战正酣之刻,忽来于后杀出,怎能不叫清军背脊发凉?
正所谓双锋一合阵云崩,铁壁南北忽化矰。
箭雨截归弓满月,旌旗分卷甲凝冰。
腹心鏖战天光裂,肝胆相悬地势崩。
惶见残兵犹带血,今朝曾度凿空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