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妃暄轻嘆一声:“因为妃暄认为,先生或许是结束这乱世的最佳人选。”
这话说得极为郑重,她双眸直视易华伟,澄澈如水的眸子里没有半分玩笑之意。
易华伟微微挑眉:“妃暄此话何意?慈航静斋看好我这个来歷不明之人?”
师妃暄轻轻摇头,斟酌著词句:“天下大势,变幻莫测。………先生可知师尊为何选择支持李阀?”
“愿闻其详。”
“因为师尊认为,李阀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结束这乱世。”
师妃暄语气平静:“慈航静斋不求权不求利,只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易华伟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为何妃暄此刻又与我说这些?”
师妃暄凝视著他,缓缓道:“师尊的选择自有道理。但妃暄行走江湖这些时日,亲眼目睹天道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南方各州郡在天道盟治理下,竟比战乱前更加繁荣。这是妃暄未曾想到的。”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几分:“更何况,先生武功盖世,数月间便能整合南方武林和势力,这等手段,妃暄闻所未闻。”
易华伟听罢,忽然轻笑出声:“妃暄今日邀我用餐,原来是为了试探我的野心?”
师妃暄却不否认,坦然道:“確有此意。妃暄想知道,先生志在何方?是偏安南方,还是志在天下?”
话音落下,雅间內一时寂静。月光如水,映得师妃暄的面容越发清丽出尘。
易华伟把玩著手中的青瓷茶杯,缓缓开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乱世確实该结束了。”
他抬起眼,与师妃暄对视:“但我志不在称王称帝。”
师妃暄眼中闪过诧异:“那先生为何”
“为何创立天道盟?”
易华伟接话道,微微一笑,“只因我看不惯这世间弱肉强食,看不惯百姓流离失所。我想要的,是一个公平的世道。”
“公平的世道?”师妃暄轻声重复,眸中若有所思。
“不错,”
易华伟点头:“一个不论出身,只论才德的世道;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世道;一个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必担心战乱饥荒的世道。”
他语气平静,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师妃暄听得怔住了,良久,才轻声道:“先生志向之高远,妃暄佩服。但这样的世道,真的可能实现吗?”
易华伟微微一笑:“事在人为。不尝试,怎知不可能?”
他忽然话锋一转:“不过妃暄今日与我谈论这些,恐怕不只是为了探討天下大势吧?”
师妃暄神色微动,沉默片刻,终於坦言:“先生明察。妃暄確实另有要事相询。”
她轻轻吸了一口气,声音压低几分:“先生可知道杨公宝库?”
易华伟眉梢微挑:“略有耳闻。传闻中是杨素积攒的巨额財富和兵器甲冑,得之可得天下。不过.”
他轻笑一声:“在我看来,得人心者得天下,而非依靠什么宝库。”
师妃暄却神色凝重:“先生有所不知,杨公宝库並非仅仅藏有財富兵器。据说其中还藏有魔门圣物——邪帝舍利。”
听到“邪帝舍利”四字,易华伟眼神微微一动:“哦?就是那个据说蕴含了数代邪帝功力的舍利?”
“正是。”
师妃暄点头道:“此物若是落入魔门手中,后果不堪设想。特別是若是被石之轩得去,他很可能藉此弥补不死印法的破绽,届时天下將无人能制。”
易华伟若有所思:“妃暄是担心石之轩打杨公宝库的主意?”
“不只是石之轩,”
师妃暄语气沉重:“阴后祝玉妍、魔帅赵德言,乃至突厥国师云帅,都对邪帝舍利虎视眈眈。据妃暄得到的消息,魔门近日活动频繁,很可能与杨公宝库的线索有关。”
易华伟忽然笑了:“所以妃暄是担心我,也会为了杨公宝库而掺合一下?”
师妃暄坦然承认:“確有这份担忧。先生虽胸怀大志,但邪帝舍利诱惑极大,妃暄不得不问个明白。”
易华伟摇头轻笑:“妃暄多虑了。我对那舍利並无兴趣。武功一道,贵在自身修行,藉助外物终是落了下乘。”
他话说得淡然,却自有一股傲然之气。
师妃暄凝视他片刻,忽然展顏一笑:“是妃暄多虑了。以先生的境界,確实不屑於此。”
这一笑如冰雪初融,春绽放,连见惯美色的易华伟也不由微微一怔。
师妃暄似乎察觉到自己失態,很快收敛笑容,恢復平日的清冷模样,但眼中神色柔和了许多:“既然如此,妃暄便放心了。不过.”
她犹豫片刻:“若先生得知杨公宝库的线索,还望告知妃暄。邪帝舍利绝不能落入魔门手中。”
易华伟微微一笑:“这是自然。”
二人又閒聊片刻,大多是师妃暄介绍巴蜀风土人情,易华伟偶尔问上一两句,言谈间尽显他对巴蜀的了解之深,令师妃暄不时露出惊讶神色。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师妃暄忽然问道:“先生可知成都有一奇人,名叫石青璇?”
易华伟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神色:“可是那位簫艺冠绝天下的奇女子?”
“正是。”
师妃暄点头:“青璇大家不仅簫艺绝世,武功也深得真传。她常年隱居在成都附近的幽林小筑,鲜少见客。三日后青璇大家將在浣溪畔举行簫艺会,先生若有兴趣,妃暄可代为引荐。”
易华伟微微一笑:“久闻石大家簫艺天下无双,若能聆听,自是幸事。”
师妃暄浅笑:“那妃暄便安排一下。青璇大家性情高洁,不喜俗客,但若是先生这般人物,想必她也会愿意见上一见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