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台下金莲动,瑶池婆娑蟠桃开。
流玉飞霞金云座,净池氤氲万仙来。
此为昆仑大千,瑶池圣地之核心,曰琅嬛。
琅嬛台内,那亿万摇曳的金莲浮生之池海正中,一株繁茂庞大的蟠桃不死树已经结出了一枚枚仙果。
而在那蟠桃不死树下,亩许庆云沉浮,点缀金灯银盏,青盏明珠。
青金紫三重道轮流转氤氲,荡漾起潺潺大道法蕴,激荡起重重霞光瑞霭。
那至尊至贵的道君身影盘坐蟠桃不死树下的流玉灿金飞云床上,掐着法印,微阖双目,凝神修玄。
此为,昆仑界瑶池圣地之主,太乙玉真至圣元灵金母元君。
这位诸天万界都威名赫赫的持道元君,此时看似在闭目修神,可实际上却是正因一封信的到来而劳神不已。
“唉”
一声轻叹响起,金母元君神情带着些许无奈,轻轻摇了摇头。
而在金母元君身侧,两位侍立的仙子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其中一人小心问道:“师尊,您在为何事而烦愁?”
金母元君摇了摇头:“非是烦愁,而是有些事,千避万避,最后还是避不开。”
“月剑,兰筝,你们可明白,玄门大劫意味着什么?”
玄门大劫!
月剑仙子和兰筝仙子互视一眼,这个词,如今在诸天万界流传的可不仅仅是广泛那么简单。
二人可是跟随在金母元君身旁的亲近之人,眼界才学俱是顶尖,二人自然知晓,玄门大劫不仅仅只是一场劫数,更是席卷整个诸天万界的洪流,是能轻而易举覆灭无数势力,无量生灵的骇浪。
因此,月剑仙子答道:“回师尊,弟子以为,玄门大劫是不可阻挡之大势,亦是我玄门气运昌隆之象征,大劫过,我玄门必然更上一重楼。”
而兰筝仙子则是眉头微蹙,轻声道:“弟子以为,月剑姐姐说的对,又不对。”
“玄门大劫,固然是我玄门气运昌隆之象征,弟子也觉得玄门日后会更上一重楼,可这玄门大劫对我瑶池来言,祸多于福。”
“若要争运,首先要有足够强大的底蕴,而我瑶池圣地,数万年来只能依靠师尊支撑,无力与东天道家、九州界等势力争锋,只能协助一方来保全自身。”
“为了这场壮大他人的劫数,我瑶池圣地还不知道要搭进去多少人的性命,到头来能得到什么,却是谁也说不好。”
月剑仙子对兰筝仙子这般言行有些不满:“玄门劫数,波及诸天,我们便是想逃就能逃,想避就能避的?”
“既然逃不得,避不得,为何不去搏一搏,无论如何,我们率先出手总能占据一个先机。”
金母元君静静听着这两个弟子的争论,月剑与兰筝,都是她近两千年来最为喜爱的弟子,否则也不会让她们随侍身侧,聆听纯阳之道。
而月剑和兰筝的讨论,也是如今瑶池圣地里最普遍的两种态度:主动下场还是拖延等待局势明亮。
对于这场玄门劫数,金母元君看得非常清楚,她明白,即便是纯阳圣地,在这场波及诸天万界的劫数之下,也逃不脱,避不开。
而一些弱小的纯阳圣地,更是会在这场劫数里倾覆、消亡。
这便是大势。
非是一人一家之大势,而是浑沌寰宇所掀起的大势,是整个诸天万界,所有玄门道家共同催发的大势。
因此,其他势力可以隔岸观火,可诸天三十六大千之中的玄门九界、一十三方纯阳道宗却是无法脱身,从这场劫数尚在微澜之际,玄门九界与一十三方纯阳道宗的因果就已经纠缠在其中了。
挥挥手止了两个弟子的辩论,金母元君声音平静而温和,却自有一股威仪气度:“如今,昆仑界各方都在蠢蠢欲动;这瑶池里,也是人心惶惶,各有思量。”
“所为何事,本座自是知晓。”
“月剑、兰筝,传本座法旨。”
听到这话,月剑仙子和兰筝仙子当即躬身迎旨。
但听金母元君说道:“七日内,昆仑界东西南北四域,各域需得出动法舟万艘,道兵五万万,同时各域的所有宗门、世家按琅嬛令调集资源、出动弟子门人。”
“为瑶池出力的时候,到了。”
与此同时,整个昆仑界,上至九重天,下至人间各域,哪怕是天涯海角之处,都响起了金母元君的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