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文渊阁。
“关中传来噩耗,叛军攻克了西安府,秦王府一脉尽数被屠。
包括陕西巡抚庞书怀、布政使罗慕辰在内的多名官员,投降了叛军。
此等恶劣行径,实属罪大恶极!”
首辅姜书翰神色凝重的说道。
西安府沦陷,秦王府一脉被屠,都是捅破天的大事,但比起官员集体叛投,又算不上什么。
当年白莲教席卷南方大地,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恶性政治事件。
纵使有高层官员投降,那也是被俘之后,被叛军诱降的。
原由大家都清楚,无非官军在江南大开杀戒,导致的政治后果之一。
庞书怀和罗慕辰都是南直隶人士,身后的宗族在抗税运动中惨遭覆灭。
从理智上来说,案发之后就该第一时间把他们调离,怎奈朝中各派立场迟迟无法统一。
围绕着要不要遵守官员正常任免程序,各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不等商议出结果来,灾难就先一步降临。
“首辅,说的不错,这样的先例开不得。
朝廷必须尽快拿出雷霆手段,严惩这些逆贼,以震慑天下人心!
兵部,可有平叛计划?”
次辅白季临随即表明了立场。
别的事情,都可以商量,唯独谋逆没得谈。
如果不赶紧派兵镇压,大虞三百年的基业就要没了。
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无法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次辅,这次叛军卷土重来,实力较之前面提高了许多。
光靠西北地区的边军,恐怕无力镇压。
兵部计划,从宣府、大同一线抽调三镇之兵,联合延绥、宁夏、固原三镇一同进剿。
为了更好的指挥,兵部建议复立三边总督,统筹平叛全局。”
兵部尚书罗文博略显慌乱的回答道。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他也是昨天晚上才收到的消息,兵部根本来不及做出军事部署。
可次辅都开口询问了,如果拿不出方案来,那就显得他太无能。
权衡利弊之后,他果断拿出来一份看似合理,但又缺乏可操作性的平叛计划。
反正军事调动,现在又不是兵部一家说了算。
他们给出的建议,那就真的只是建议。
涉及到具体的兵马调动,还需要督抚府拿出计划来。
“调兵的问题好说,关键是钱粮怎么解决。”
威远侯的话音落地,文渊阁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理论上,大虞朝现在是既有钱又有粮,区区叛军完全不在话下。
遗憾的是钱粮都在南方,一时半会儿根本运不回来。
“你们别看着我,户部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
府库空空如也,连看守仓库的吏员,都放了长假。
在南方的税款运抵京师之前,户部什么都拿不出来。”
户部尚书吕凌风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涉及到政治立场,按理来说户部应该全力支持平叛。
怎奈国库空虚,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内心深处,他是崩溃的。
清流集团最近这些年,也是流年不利。
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接二连三的找上门来。
现在大家的关注重点是平叛,没有注意到庞书怀和罗慕辰的清流党人身份。
一旦回过了神,两人的清流出身,又成了政敌攻击他们的利器。
纵使两人谋反事出有因,但谋反就是谋反,不会因为事出有因就改变事件的本质。
别的不确定,两人的门生故吏、亲朋故旧,肯定要受到牵连。
尤其是那些在抗税运动中,宗族惨遭灭门的官员,全部都会被朝廷视为不稳定份子。
一应相关人员,也要跟着受牵连。
南直隶出身的官员,最少一半会因此落马,受牵连的清流党人只会更多。
等这场政治风波结束,清流党在朝堂上的政治力量,最少要折损三成进去。
倘若应对失当,直接一蹶不振,也不是没有可能。
早知道这两个坑货,能够干出这样的大事,前面就不该帮他们争取。
如果不是清流党人据理力争,要求朝廷在官员任免上严格按照律法执行,庞书怀和罗慕辰早就被罢免了。
没有了这两个坑货,陕西局势也不会糜烂的这么快,更不会引发后续的政治风暴。
“吕尚书,户部没钱我等自然是知道的。
可明知道朝廷财政亏空严重,你为何不早想办法?
甚至内阁在想办法筹钱时,你这个户部尚书,还在带头拖后腿!”
罗文博厉声质问道。
死道友不死贫道。
朝廷无法及时出兵镇压关中之乱的责任,总得有人承担。
兵部不想背这个锅,那就只能让户部背。
恰好吕凌风这个户部尚书不称职,曾多次为了清流党的利益,损害朝廷的利益。
把旧账一翻,他想赖都赖不掉。
“休要血口喷人!”
“本官一心为公,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大局着想!”
吕凌风当即反驳道。
额头上的汗水,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惶恐。
朝中百官对他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能够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待着,不是他有多厉害,纯粹是没人愿意干。
大虞的财政实质上已经破产,无论谁接任户部尚书,都改变不了朝廷缺钱的现实。
明知道户部尚书不好当,吕凌风也必须霸着位置。
在位置上待着,他才能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
一旦卸任,前面干的那些破事,全部都会被掀出来。
许多该背、不该背的锅,全部都会扣在他的身上,想要解释都没机会。
轻则革职流放,重则满门抄斩。
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是他想要的。
哪怕心虚的不行,还是只能硬撑着。
“呵呵……”
一声冷笑,成了最好的回应。
在场所有人,看吕凌风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
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在场发任何人说“一心为公”,都比吕凌风有份量。
“诸位,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
据地方衙门汇报,有一股叛军正在向顺天府逼近。
观其势头,似乎是想要切断我们的粮道。
叛军中也有能人,一眼就看出了朝廷的软肋所在,万万不可疏忽啊!”
见队友不给力,刑部尚书费心远急忙选择了转移话题。
叛军有没有找到朝廷的软肋不知道,反正他们这些高层,非常清楚朝廷的短板。
北方疲敝,帝国财政崩溃。
眼下海上运输通道,已然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一旦被叛军掐断,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亡国之臣。
“大沽口急报!”
“大沽口急报!”
“叛军……叛军正在进攻港口,守军紧急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