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斗將斗兵,刘封曹彰三交锋求票
“卖履之子,辱孤太甚!孤誓杀之!”
虽然只是老套的激將法,但曹彰依旧中计了。
除了曹彰本身不服刘封外,最重要的是郭淮和费曜身死让曹彰的军威严重受挫。
开局就失利。
死的还是郭淮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对曹彰的质疑声也隨著流言出现。
甚至还有流言称“曹彰与郭淮不和,故意送郭淮去死”
曹彰必须以雷霆手段来稳住军心,而要稳住军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受刘封的战。
只要正面击溃了刘封,一切流言和中伤都將烟消云散。
曹彰的决定没有得到一致的附和。
原陇西郡太守游楚劝諫道:“征西將军,这恐怕是刘封的诡计,需谨慎应对。不如暂回临晋,再作打算。”
胡遵也道:“如今郭刺史战死,军心不稳,这个时候与刘封一战,胜败难料,不如暂避锋芒,退守临晋以待时机。”
眾將校中多有附和者。
见状,曹彰怒道:“汝等男儿,竟怯战如妇人?胜败乃兵家常事,刘封侥倖胜了一阵,汝等就想让孤避他锋芒?”
曹彰气势骇然,游楚等人虽然苦劝,但依旧改变不了曹彰要战的决心,更是严令眾人“再有言退者,斩!”
帐外。
游楚与胡遵並列同行。
“征西將军已被愤怒蒙蔽了理智,若不能阻止,你我性命恐怕难保。”游楚忧心。
为將者,最忌意气用事。
虽说曹彰以前的战绩不错,但如今的对手是声名不俗的刘封,这几年更是屡战屡胜,所向披靡。
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是不能有丝毫疏忽大意的。
胡遵轻嘆:“征西將军一向独断专行,郭刺史在时还能凭藉资歷和威望劝諫,如今郭刺史不幸战死,凭你我等人,都没劝諫的资格。”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1???.???】
郭淮是前雍州刺史且跟著曹操的时候又多立战功,与游楚、胡遵这样类的中层是截然不同的。
“如此,为之奈何?”游楚仰天长嘆。
沉默良久。
胡遵提议道:“不如派人,將此地情报送与潼关的左將军,左將军若念郭刺史往日举荐之情,或能为郭刺史报仇。”
游楚低头思索。
张部本是降將,虽然一直跟著曹操南征北战,但在汉中之战前几乎都是以副將的身份隨军。
汉中之战夏侯渊战死,是郭淮力排眾议举荐了张部,这才让张部有机会独当一面。
曹彰屯兵临普时,也是郭淮往返临普和潼关疏通关係。
如今郭淮战死,张部不论怎么看都不应该会无动於衷。
胡遵的提议,得到了游楚的认同:“为今之计,正面劝諫征西將军已无可能,就依胡將军之计,暗请左將军协助。”
由於曹彰不肯避刘封锋芒,约战的战书很快就送到了渭南城中。
看著曹彰的约战书,刘封只是警了一眼就回书应战。
关羽不解:“眼下我军正值上风,何必再与曹彰阵前斗將?”
刘备笑而不语。
刘封则是道出了早已想好的理由:“曹彰阵前斗將,是想安稳军心。一旦曹彰不能胜,军心就会更加溃败,届时驱兵掩杀,事半功倍。”
关羽面有狐疑。
直觉告诉关羽,刘封的话有假。
都是领兵多年的宿將了,刘封这话也就能骗骗军中新人。
尤其是:刘封一向善诈。
这种时候刘封会乖乖的跟曹彰斗將,本身就不合理。
若按刘封以往的用兵风格:我堂堂大汉大將军,区区一个偽魏的征西將军就敢跟我单挑,我不要面子的吗?
关羽又看向刘备,正欲询问时,刘备却先开了口:“云长,燕王驍勇,定不会输给曹操之子。”
一听刘备这话,关羽又止住了询问,心头也明百了:不是刘封想跟曹彰单挑,是刘备希望刘封跟曹彰单挑。
刘封现在的个人武力值如何,关羽並不是很清楚。
个人武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隨著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会在壮年达到一个巔峰。
就如昔日白马之战的关羽,正值壮年又经验丰富,创下了汉末三国唯一一次真正万军从中取上將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记录。
诚然。
由於缺少史料,顏良的个人武力值一直没有正面的体现,但能被袁绍委以重任的必然不会是个武力值低的。
若顏良武力值低,曹操也不会专门让关羽打主攻且还让张辽打辅助了。
如今的刘封,论年龄是壮年巔峰,论经验这七年几乎都奔波往返於战场之间。
一流的武將必然得有一流的骑术,而一流的骑术是需要时间来磨礪的。
时间越久,骑术就越精湛。
同样如弓术、枪术亦是如此,都是得靠时间来打磨的。
熟能生巧,嫻熟了才知道如何用巧。
刘封並不惧与曹彰一战。
七年前救荆州时,刘封就能与年迈的徐晃打个平分秋色。
现在的刘封,武力值涨到了什么程度,刘封自个儿其实也不清楚。
大汉老一辈的如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刘封没打过,即便打也只是在欺负关羽等人年迈。
新一辈的,又都没刘封能打。
虽然是刘备的意愿,但刘封也想知道与曹彰相比,谁才是年轻一辈的最强。
战场上。
並非一定得只动脑不恃武。
避战就是怯战。
一旦怯战,就容易影响心態。
自信来源於战绩。
而自上庸以来,刘封大战小战皆是屡战屡胜,长久以来蓄养的自信也让刘封不惧任何挑战。
单挑归单挑。
刘封也不会只为单挑准备。
在渭南城的汉军虽然是关羽在指挥,但其实都是刘封的嫡系。
如王平、李平二將,以及李辅、邓贤、王当、罗信、舒何力等数十战將,皆是刘封奇袭长安时所带精锐。
都是嫡系將土,用起来自然就更顺手了。
刘封想怎么打,眾將都能准確的领会刘封的用意。
关羽则是直接作战部署权交给了刘封,这也是刘备的意思。
刘备想看的,也不仅仅只是刘封与曹彰的个人武勇比拼,还有统兵作战上的比拼。
刘备想看的,是刘封能全方位碾压曹彰隨著一个个军令的下达,渭南城的汉军开始快速的调动分配。
刘备和关羽全程没有插手。
到了约战当日。
刘备和关羽则是在城楼上摆下了美酒。
一边观战,一边饮酒。
而在城楼下。
刘封则引了一万嫡系精锐,布阵以待。
对於防守方而言:
出城作战就等於放弃了城池防守的优势,正常情况是不会如此的。
可若篤信能出城作战且击败对手,防守方的主將也会引兵出城御敌於外。
军阵对面。
曹彰同样引了一万兵马列阵,杨秋、州泰、胡遵等將校皆是披甲策马。
肃穆的氛围下。
刘封背弓持枪,策马出阵。
“孤,大汉燕王刘封,官拜大將军,加徐州牧,假节鉞都督雍、荆、扬三州诸军事。来將何人?”
正常的自我介绍:长沙刘封在此!
刘封的自我介绍:燕王、大將军、徐州牧、假节。
若对手换个人,其实也没啥差別。
可对手是曹彰,那就不一样了。
同样是皇室宗亲,刘封和曹彰的待遇天差地別。
一个与刘禪兄友弟恭,一个与曹不兄弟相爭。
刘封能在当燕王的同时还能身兼大將军、徐州牧之职、享假节鋮之权。
曹彰则是被曹不圈养数年,在接连败阵后不得不重新启用,为了不再被圈养还在最初时玩起了养寇自重的把戏。
刘封有机会南下江南灭孙权,其实也有曹彰的神助攻。
若曹彰不玩养寇自重的把戏,当初在池阳的时候就直接跟刘封干架。
刘封別说灭孙权了,估计孙权都有可能再次与曹魏联手反攻荆州了。
有时候。
一个政权取得突破性的胜利,不一定是这个政权的文武忽然变厉害了,更可能是敌对政权变蠢了。
就如那金光闪闪五个字:友商是傻叉。
假如曹不曹彰曹植三兄弟能兄友弟恭,曹彰曹植一武一文都以曹不这个同父同母的胞兄为尊,刘封是很难打出如今的战绩的。
然而。
现实没有假如。
刘封能与刘禪兄友弟恭且与刘备父慈子孝,最主要的原因是刘封识时务知进退,了七年的努力才打造出如今的良好局面,更是让关羽这个对外常称刘封为“岭子”的重將都刮目相看。
而歷史上劝刘备杀刘封的诸葛亮,如今也对刘封的德行敬佩有加。
乖宝宝刘禪则是近朱者赤,受到了影响后对刘封这个兄长颇为尊敬。
曹不三兄弟不能兄友弟恭,怪不了旁人,只能怪自己不肯让利,对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都没有基本的信任。
別家的皇子爭权夺利,大抵都是同父异母,似曹不三兄弟这类的,整个皇朝史也是不多见的。
刘封的“险恶用心”,曹彰自然是听得出来的。
曹彰没有如刘封一般自我介绍。
一个小小的任城王和征西將军,压根不配跟刘封的燕王和大將军相提並论。
“卖履老儿的假子,不过是在沐猴而冠罢了。”曹彰策马出阵,开口就是讽刺和谩骂。
比身份?
不跟你比!
我直接对你人身攻击。
刘备以前是个卖草鞋的,你也不是刘备的亲儿子,就跟猴子戴上帽子装扮成人一样,徒有仪表和地位。
曹彰试图以这种方式,来平衡与刘封在爵位和官职上的差距。
城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