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孤胆特工》同天上映的电影也有一部续集,《冒牌天神2》,金凯瑞的票房大作。
但金凯瑞一向不以票房称雄,所以这电影也算爆款,但只是小爆,全球4亿美金,这电影和《孤胆特工》同期上映,拿上周冠,但也只有7100万。
《孤胆特工》一部华语片,能在这么多大片的围剿下,首周拿下5800万美金,真的算是意外之喜了。
按正常走势,这电影北美能到1.4亿美金左右,全球有可能能过3亿美金。
但陈大导知道今年的走势不会正常,因为之后又是一堆票大爆的电影。
之后一周,6月29号,《功夫熊猫》会在这天上映。
前世《功夫熊猫》是明年上映的,全球6.3亿美金,这次按说质量更好,毕竟有陈大导名气加持,有袁八爷来优化动作指导,还改掉一些之前不合理的剧情,可是陈大导却心里没底。
因为同一天上映的还有两部大片,《虎胆龙威4》和《美食总动员》。
《虎胆龙威4》其实不足为虑,这个系列拍了5部,没有一部超过4亿美金的。
但《美食总动员》就有点牛逼了。
说《美食总动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说它的中文译名《料理鼠王》大家都该听说过。
这电影是皮克斯制作的,但现在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的制作能力,加上迪士尼的发行,这电影票房超过6亿美金,不容小觑。
《功夫熊猫》为什么选在这一周和《料理鼠王》PK呢?因为下一周更恐怖。
下一周《哈利波特5》,全球票房9亿多,这系列拍到第5部了,粉丝很稳固,根本憾不动。
所以《孤胆特工》不用指望3亿,能过2亿美金就算不错了,主要成绩还不是看北美,而是看东南亚市场。
徐可回国之前打电话给陈大导,应该是喝嗨了,不停的感谢陈大导,给他提供了一个冲击好莱坞的机会。
有时候并不是说你有个好的创意好的剧本就可以冲击好莱坞了,你得有关系,如果没有陈大导,环球影业能给《孤胆特工》这么好的开馆数量吗?
在陈大导看来,感觉一般般的票房成绩,但对徐可来说,《孤胆特工》一部电影票房,可以顶他一辈子拍的电影票房总数。
他终于可以在他的老友吴白鸽面前挺直腰板,虽然现在的成绩还不如吴白鸽,但吴白鸽已经败退好莱坞了,而他才刚刚进入好莱坞,只要背靠桔子传媒,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他向陈大导表示愿意签约桔子传媒,毕竟拍桔子传媒的戏太赚了。
《孤胆特工》这部电影,他可以拿5%的盈利分红,保守估计也在五六百万美金以上。
光这个分红,比在国内投资一部大片赚的还多。
这个陈大导没有答复他,而是让他回国内和陈静去谈。
毕竟公司上市在即,能签下一个大导演当然是好事,但他刚加入公司,原始股是不是要给他?要给多少?这些都需要公司去综合考虑。
陈大早只在家里休息了两天,《孤胆特工》北美第2周,国内第1周票房出炉。
《孤胆特工》在北美第1周成绩还算可以,但第2周就迅速滑坡了。
第2周票房2100万美金,北美的成绩落点应该在9000万左右。
北美的第2周,《孤胆特工》在国内也上映了,票房一言难尽。
今年的国产票房哪叫一个惨淡啊,韩三爷愁得头发都白了不少,就等着桔子传媒来救市呢。
去年2006年,国产票房成绩很亮眼。
因为去年桔子传媒很给力,上了好几部高票房电影,《魔女》《超体》《画片》《宿醉》《疯狂的石头》。
桔子传媒一家公司,就拿了7个多亿的票房,还硬生生闯出了一个暑期档。
之前国产电影大片基本都是集中在年底岁未档上映,但桔子传媒的电影很多都是要全球上映的,而北美最重要的档期是暑期档,所以桔子就不和其它国产大片抢贺岁档。
桔子为了全球同步上映,只能去选之前都没有多少人看的暑期档,当时国内的人还没有养成暑期看电影的习惯,因为在中国,中学生们没有看电影的权利,他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暑假是用来做暑假作业的。
但是架不住桔子的电影精彩啊,有口皆碑,陈大导国际大导的名头又如日中天,学生们不看,家长也要来看啊,慢慢的就养成了孩子学习累了,也奖励他去看部电影这样的习惯。。
就这样靠着连续多部精品电影,打造出一个比岁未更火热的暑假档,而且也带动了整个大盘。
2005的国产电影总票房是20亿,这一年陈大导还没有发力,总共两部电影,《蝙蝠侠》和《小丑》,《小丑》还没在国内上映,《蝙蝠侠》国内票房成绩也不好。
2006年原本是26亿的,因为陈大导的原因,这一年国产总票房比前世多出了8个亿,大盘年度总票房34亿,比去年上涨了170%,是近几年涨幅最大的一次。
可是到了今年2007年,国产电影肉眼可见的萎靡。
国内再拍的,称得上是大片的,就只有一部《投名状》,还不知道能不能来得及年底上映。
桔子传媒的大片《精绝古城》明确表示了,今年肯定上不了,《风声》更是遥遥无期,江文那个坑货现在都还没有开机。
本来今年还有另外两部大片的,但是都被陈大导给搅黄了。
一部是小钢炮的《集结号》,因为桔子传媒的排挤,现在华艺拿不出钱来拍《集结号》,投资也拉不到,到现在还是难产状态。
还有一部《色戒》,小说版权直接被陈大导买下来吃灰了。
本来《功夫熊猫》是和《孤胆特工》同一天上映的,但是硬生生的被韩三爷给推迟了一周,就是为了给《孤胆特工》让路。
因为在他看来,今年的票房,就指望《孤胆特工》救市了。
可是《孤胆特工》在国内的票房成绩只能算中规中规。
其实按徐可自己的成绩算是不错的。
但按桔子传媒的金字招牌来说,又有点差强人意。
主要是徐可这个坑货,前些年太浪了,把自己的口碑浪没了,有点票房毒药的味道。
在有桔子传媒的金字招牌加持下,首周三天也只有8740万,相比魔女首周三天的1.68亿,差不多少了一半。
其实《孤胆特工》质量并不比《魔女》差,最少动作流畅度就强过《魔女》。
但徐可和陈大导比起来,就差太远了,不是说他水平差,而是口碑差,陈大导的电影就没有失败过,影迷们可以放心大胆的买票,但徐可的电影,影迷们却比较谨慎,想要看看评价之后再决定是不是买票观看。
还有就是演员,虽然张劲动作戏更好,但他名气比起小天仙,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一个是国内人气第一,一个差不多算是新人,这一点也没法比。
能拿到这个成绩,还是因为韩三爷把《功夫熊猫》给推迟了一周的结果,不然票房成绩可能更差。
但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功夫熊猫》推迟一周后,就和小天仙的《那些年》撞上了,两部电影同一天上映。
不过《那些年》是一部小成本青春片,大明星刘一菲的玩票之作,谁都不在意,包括小天仙自己。
她还打电话向陈大导炫耀,下一周可以称为刘一菲周,因为两部电影都打着她的旗号宣传。
《功夫熊猫》里的悍娇虎配音还是她配的呢,而且这又是师兄投资制片的电影,她比对《那些年》更上心,连宣传《那些年》的时候都要带上《功夫熊猫》,搞得薛小路没脾气。
《孤胆特工》北美票房差强人意,国内票房中规中矩,但徐可在东南亚和港台还是很有排面的,好几个地区成绩都和《魔女》差不多。
香港首周970万港币。
湾湾3600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800万不到。
日本760万美金。
韩国居然比日本还高,可能是因为韩国之前一直是香港电影的倾销地,徐可在韩国名气很大。
也有可能是这电影原本就是韩国的,原编剧写的更贴合韩国人的口味。
这电影在韩国折合票房830万美金。
但《孤胆特工》在欧洲就很拉胯了,欧洲是和北美一起上映的,欧洲几个大国家首周还有四五百万,第2周就只有一两百万,很多小国家甚至只有二三十万。
综合算下来,全球过2亿美金是没问题,但也最多就2亿多一点点了。
其实陈大导最在意的不是票房,而是想要推出华人功夫明星,但《孤胆特工》明显没有达到效果,张劲在好莱坞反响平平,甚至没有什么媒体报道他这个人。
主要是快速剪辑的动作片,也体现不出他的武术功底,而且这类型的动作片,普通演员也能拍,并不需要什么武术功底。
这也不能算陈大导规划失误,因为现在那种传统的长镜头的功夫片,更没市场。
唯一有点安慰的是,张劲在国内反响还行。
刚开始还很多人不知道这人是谁,以为他是个新人。
但很快有人扒出他的履历,才知道他是武术冠军,也有人认出他是《水月洞天》里的那个傻乎乎的童心。
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吹他是新一代的功夫巨星接班人。
他们一番分析得出结论,张劲本身是武英级武术运动员,又背靠桔子传媒,得到陈大导的力推,刚加盟桔子传媒就杀进好莱坞,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陈大导明白,功夫明星的时代过去了,就算有陈大导支持,新一代的动作演员,想要达到杰克陈和杰特李的成就,已经不大可能了。
他们俩有自身优秀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时代的造就。
陈大导在家里宅了几天,接到了前女友的电话,邀请他去北卡罗莱纳州,给《饥饿游戏》剧组探班。
《饥饿游戏》剧组现在在北卡罗莱纳州的阿什维尔市森林公园拍户外的戏,这电影的一大半都是在这个森林公园里拍的。
女侠邀请陈大导其实是受了导演林诣彬的委托,他急需陈大导这个投资人大老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