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晟甚至没有给游戏加一个类似“建筑得分”“城市系数”之类的数据。
他甚至连全国联网的排行榜系统都没有做。
玩家们不需要相互比较来比较去,只需要建设规划好自己的城市就可以了。
《城市天际线》这款游戏,不得不说非常成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
甚至许多海内外的厂商都已经开始模仿开发类似的种田建设类游戏,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殷晓龙没有盲目的跟风。
他跟星作打交道时间应该是最长的了,甚至还亲自去星作内部进修过一段时间。
殷晓龙已经领略到了精髓。
学“星作”者生。
像“星作”者死!
所以,他的新项目并不是一款种田建设类游戏。
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灵感很大一部分确实来源于《城市天际线》。
不是种田、建设、规划。
而是随机。
殷晓龙在研究的时候发现,其实《城市天际线》有很大一部分魅力都来源于一种不确定性。
玩家不能确定,自己放下这个建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玩家不能确定,这条道路修改以后会不会缓解交通的堵塞。
这种不确定性有着很大的魅力,就像是一个个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所以。
殷晓龙以此为主要元素,试着写了一份策划文案。
不得不说。
在撰写文案的过程中,他的灵感爆棚,能发挥的地方很多。
首先。
参照《城市天际线》,游戏的内容和元素必须要丰富。
其次,殷晓龙确定游戏的核心。
那就是:完全随机!
游戏的世界、怪物、物品等等全都随机生成。
玩家的武器,地图,还有Boss的位置完全不同。
这样的设定有很多好处。
游戏具有很高的游玩价值,每一次游玩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全新的游戏。
这样一来,游戏的可玩性和内容就会拉满!
第三。
死亡设定。
玩家死亡以后,所有的东西全都消失,物品、经验、等级、技能。
没有存档点。
每一次死亡以后,都要推倒重来。
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紧张感。
第四。
非拟态性。
不同的行为,玩家将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不可切换。
这样的设定综合起来即可保证玩家游戏的高价值,确保游戏的纯粹性。
殷晓龙更想强调的是玩家的操作和游戏体验。
玩家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操作技巧和思维策略。
可以切身的感觉到自己在成长,而不是玩家操作的角色属性条和数值在增强。
游戏会以玩家为中心。
角色死亡即游戏结束。
并且,殷晓龙还设定了一个强规则。
那就是怪物和玩家都需要遵循相同的规则,怪物也有武器,也有装备。
游戏现在的开发进度非常的顺利。
同事们都非常给力。
殷晓龙的想法被完整地执行为了代码,每一个细节都和他想象的一模一样。
殷晓龙很感谢同事们,也很感激石磊。
承蒙石磊爱戴,殷晓龙这次才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这次的项目,石总没有参与任何的设计,更没有篡改他的方案。
殷晓龙本人对这个项目拥有最高权力。
提建议可以。
但任何人都没有修改的权力。
也是小小的享受了一把“苏晟”的感觉。
石磊给殷晓龙的预算很足,严格来说是没有预算上限的。
他想花多少钱都可以。
但殷晓龙不是那种逮到机会就可劲儿花钱的人。
有这个权力,但不代表着就要使劲造。
他对于整个项目还是有把控力的,决定把成本控制在1000万以内。
也算是回报石磊。
能少花就少花,不必要花的钱可以不花。
如果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殷晓龙还是会向石磊打报告。
殷晓龙现在的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市场不一定认。
所以说,这种花钱方式哪怕亏本了,也不至于亏那么多。
至于剧情。
殷晓龙没有请编剧,只是随便做了一下。
因为这种游戏也不需要剧情,剧情反而是一种累赘。
星作的大部分游戏都是轻剧情的,有的甚至就没有剧情。
他这次游戏的核心是玩法。
不久。
石磊主动地敲响了殷晓龙办公室的门。
“殷总,在忙呢?”
“石总,您客气,请坐请坐。”
石磊笑呵呵地坐在办公室沙发上。
他对殷晓龙挺满意的。
讲真的。
石磊这次是真的打算无限预算。
哪怕殷晓龙用了九位数的成本,他眼皮子都不会眨一下。
但项目负责人报上来的却是1000万左右的成本。
这也太省了。
“殷总,你这次带的项目,叫什么名字?”
游戏名字殷晓龙还真认真琢磨了一下:“代号:X。”
x代表未知。
很符合这款游戏的基本调性。
“不错不错,一听名字就是会爆火的游戏!”
“我已经能预见了,殷总这次将会以小成本撬动大利润,名留游戏史!”
殷晓龙客气地笑了笑,他还真没这么想过。
不过这种类型的游戏还真的没有人做过,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成绩。
石磊已经看了DEMO,《代号:X》是一款单机游戏,所以只能走买断制。
这才是他来的真实目的:“殷总打算定价多少?”
名字殷晓龙想了。
但是价格还真没想过,但肯定不会太高。
因为这款游戏的体量不会很大,可能就几个G,而且大部分都是美术的资源。
“我觉得三四十左右?这个价位区间是比较合理的。”
最后殷晓龙一想:“29.9吧,我们尽量不要提高太高的门槛,这个价格会比较好卖。”
石磊有点失望。
他不喜欢买断制游戏,因为买断制是一锤子买卖,他更喜欢那种能持续提供利润的。
但石磊尊重殷晓龙的想法和决定。
一千万,花的也不算多。
只要不亏本就没啥事儿。
就算亏一些也没事儿。
锻炼嘛。
人才都是需要培养的,培养就需要花钱,也相当于公司的成本了。
“好,就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