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799章 铤而走险 君臣奏对

第799章 铤而走险 君臣奏对

第799章 铤而走险 君臣奏对

太子府前,陆云逸策马而至,

一眼便瞧见正在门前骑着自行车悠然溜达的朱允熥。

此时的朱允熥已年过十二,身形健壮,面色红润,

白皙的小脸上虽仍透着几分孩子的稚气,

但相较于前年、去年,已然成熟了许多,仿佛一夜之间开了窍。

朱允熥同样也看到了陆云逸。

其实,他第一眼留意到的是陆云逸胯下那匹高大威风的骏马,

相比之下,自己的自行车显得格外渺小。

然而,当他看清翻身下马之人后,

整个人瞬间明媚起来,眼睛愈发明亮,连忙挥手喊道:

“陆大人!”

紧接着,他迈动双腿,用力蹬着自行车朝陆云逸驶来。

灿烂的笑容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身后跟着一群太监,个个面露担忧,不停地喊着:

“殿下慢些!”

朱允熥自认为驾车技术十分娴熟,

在距离陆云逸几个身位时,猛地一捏刹车,车把用力一扭,整个皮质轱辘便在青石板路上摩擦起来,发出刺耳的声响,

最后稳稳地停在了陆云逸身前,仿佛在等待夸奖。

陆云逸自然不会扫兴,用力摸了摸朱允熥的小脑袋,笑着问道:

“殿下,车技这般好,是怎么练的?”

朱允熥得到夸奖,开心不已,小嘴一咧,露出参差不齐,还有几个空洞的嫩牙。

大概是察觉到笑着漏风,他连忙闭上嘴巴,

像是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被人发现了,脸色也有些涨红。

“哈哈哈哈,殿下,臣小时候换牙的时候,可是连饭都吃不了,

殿下还有几颗牙,已经很不错了。”

朱允熥十分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地问道:

“陆大人,我的牙还能长出来吗?”

“当然。”

陆云逸咧开嘴给他看,露出白皙整齐的牙齿。

朱允熥这才放松了许多,学着大人的样子舒了口气。

这时,身后的太监也跟了上来,满脸堆笑地说道:

“见过陆大人,殿下对自己的牙齿十分关心,

可我们跟殿下说,殿下不信呀,生怕我们骗他。”

朱允熥轻哼一声,将脑袋扭了过去,看向陆云逸,问道:

“陆大人,自行车我已经会骑了,还有什么好玩的吗?”

“好玩的?”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看着他期盼的眼神,想了想说道,

“当然有,明日臣给您送来。”

“好!”

朱允熥一下子就笑了起来,伸出小拇指头,

“来,拉钩。”

“殿下,您都这么大了还要拉钩?”

话虽这么说,但陆云逸还是伸出了指头。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好了,不许反悔!”

朱允熥显然十分开心,说话的语调都飘忽了起来。

“当然不反悔,殿下您先玩,臣要拜见太子殿下。”

“去吧去吧,父亲在书房。”

告别了朱允熥,陆云逸在太监的引领下,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了太子朱标的书房前。

书房的门半掩着,透出一丝昏黄的烛光。

在这略显清冷的府邸中,这丝烛光显得格外温暖。

太监轻轻叩门,得到里面的应允后,便侧身让陆云逸进入。

书房内,朱标正坐在书桌后,面前堆满了奏疏。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疲惫。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起头,看到是陆云逸,

脸上露出了一抹温和的笑容,但那笑容中却难掩憔悴。

“坐。”

朱标的声音略显沙哑,他放下手中的笔,示意陆云逸坐下。

陆云逸恭敬地行了一礼,没有立即坐下,而是沉声道:

“殿下,您日夜操劳,要多保重身体。”

朱标轻轻摆了摆手,苦笑道:

“朝中事务繁多,我身为太子,自当尽心尽力。今日前来,有什么要事?”

陆云逸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殿下,我听闻您准备在今年前往关中,绘制山川地形,考察民生?”

朱标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文书:

“确有此事,迁都之事宜早不宜迟,若不早做打算,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

陆云逸眉头紧锁,继续躬身说道:

“还请殿下三思!”

“朝中风波未平,贸然离京,未免横生变数。”

朱标闻言,脸色微微一变。

他何尝不知此行危险,但迁都之事,岂能退缩?

朱标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陆云逸,试探着问道:

“你也不同意迁都?”

陆云逸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殿下,臣是北人,怎么会不同意迁都?臣只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而且关中之地也非良地。”

朱标闻言,凝重的脸色稍稍舒缓了一些,挥了挥手说道:

“你先坐下,本宫的脖子一抬就疼痛万分。”

一旁的孙管事连忙抬了一把椅子放在下首。

陆云逸坐下后,立马开口说道:

“殿下,甘薯能否在关中存活还尚未可知,但甘薯已经在大宁种下,并且长势喜人。

如此看来,北平想来也可以种活甘薯。

殿下何必如此着急,可以再等一年,看看明年关中甘薯的长势,再做定夺也来得及。”

“你的担忧本宫记下了,但迁都之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若不趁着朝廷威望十足办成此事,以后还说不定有什么风波。”

朱标沉声道。

陆云逸见太子如此坚定,心中不禁有些焦急:

“殿下,臣并非要阻止您迁都,只是觉得此时并非最佳时机。

迁都之事,关乎大明未来,必须慎之又慎。

臣建议您,先暂缓此行,待朝中风波平息,再行迁都之事。”

朱标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

在书房内缓缓踱步,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云逸啊,朝中风波固然有,但迁都的绝佳时机也已现,

如今逆党清缴已近尾声,国朝威望正如日中天。

本宫此时去关中,就算是有心怀不轨之徒,

也会措手不及,横生顾虑。

就算他们想要阻拦,也来不及布置周全,这便是出其不意之策。”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陆云逸,眼神中带着几分忧虑:

“倘若再等一年,那些阻挠迁都之人便会缓过神来。

他们会在朝堂内外暗中串联,煽动人心,届时将会面临重重阻碍,

想要推行下去,谈何容易?

而此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能错过!”

陆云逸听后,眉头紧锁,觉得此言也有些道理。

至少如今朝堂之内政通人和,还没有什么人敢明目张胆地忤逆宫中,

就算是市易司之事,也只能在暗中捣鬼。

“殿下,臣早就听闻大同军镇固若金汤,

乃是整个西北抵挡北元的中坚力量,臣早想前去查看,但一直不得机会。

臣想借此机会,恳请与殿下同去。”

朱标将身子靠在椅背,眉头微皱,有些诧异地看向陆云逸:

“你在担心什么?”

“殿下,臣也是在这次风波中才看到了逆党有如此大的胆子,臣担心有人狗急跳墙。”

朱标神情有些发冷,手掌轻轻揉搓着衣角,冷哼一声:

“逆党已消、群臣噤声,谁还有胆量如此行事?”

说罢,太子朱标神情放缓,声音也变得柔和了许多:

“你的担心多余了,等都督府再吵几日,

一行人都偃旗息鼓之后,你就早些回到大宁吧。

边疆之地若是没有出色的将领镇守,朝廷不放心。”

“可是.殿.”

太子朱标抬了抬手:

“好了好了,说一些别的事情吧。

本宫这些日子处理朝政已经疲惫万分,不想再说这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