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沧海桑田
后人总说,历代皆因弱灭,独汉因强亡。
在大多数时候,这句话都被理解为:历朝历代末年,华夏王朝的国力及军事实力,都会变得无比羸弱,并最终导致王朝覆灭;
而汉之亡,却是亡于国力、军事实力仍旧强大的时期。
这个说法不能说不对,却也总归有些片面。
——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存在,本身并非是以王朝国力、军事实力的盛衰为周期,而是以社会矛盾、底层民众生活水平为周期基准。
简而言之,便是三百年王朝周期律,并不是说一个封建王朝,从开国到强盛再到国力衰弱,大概是三百年的周期;
也不是说封建王朝的军力,会在开国三百年后彻底衰败。
而是说,封建时代的底层民众,会在开国大约三百年后,陷入生不如死的绝境。
更准确的说,是封建时代的社会阶级矛盾,大约会在王朝建立三百年前后,发展到无法调和、无法解决的境地。
而汉‘独因强亡’,仅仅只是表现。
——在两汉末期,尤其是东汉末年,汉家的国力以及军事实力,确实没有显著的衰败。
但在这看似仍旧‘国富民强’的表现下,真正影响汉家国运的层面,衰败,却也早已悄然发生。
相较于其他‘因弱灭’的封建王朝,汉家最独特,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国策,无疑便是对地主豪强的打压,以及对底层自耕农阶级的扶持。
地方豪强始终无法壮大、始终无法成长为门阀世家,自耕农阶级始终有活路、有出路,是两汉享国四百余年的关键。
两汉只享国四百年,而不是更久,也同样是因为汉家赖以为继,作为国运镇山石的国策:陵邑制度,以及上林苑这个国运调节阀失效。
陵邑制度的运转逻辑,无需赘述。
——以‘为天子守灵’为名,将豪强地头蛇强制迁徙至关中,迁至皇城脚下,以封建皇权直接压制,或者说是压迫。
上林苑的‘国运调节阀’作用,则是通过低价、免费,甚至倒贴钱式的出租皇家官田,来扶持破产自耕农,帮助佃农重归自耕农之列。
有这两大国策在,特权阶级的规模始终能得到控制,底层民众也始终能得到偏袒式的照顾,社会阶级矛盾自然就被遏制——至少是极大程度的减缓了矛盾加剧的速度。
有这两个国策在,汉家阶级矛盾可控,国运自然就稳如泰山。
但随着这两个国策‘变质’,汉家的衰败,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而这两个关乎汉家国运的国策变质,是以汉武大帝作为开端。
——汉世宗孝武皇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颁布天子诏,行令少府:重建上林苑。
在那之前,上林苑原本只是一个宽泛的范围,与其他的山林地区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
仅仅只是在地图上,被划定了一个名为‘上林苑’的范围,但实际上既没有围墙,也没有太过明确的分界线。
上林苑内,除了天子行宫、猎场、兽圈,以及太子私苑等少府产业,剩下的便基本都是丛林和田野。
丛林对百姓开放,可供百姓猎取肉食,亦或是拾取木柴。
田野则以皇家官田占据小半。
除了属于天子个人,或用于租给佃农,或由少府官奴自耕的皇家官田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农户的田地。
——是的没错,上林苑也是有原住民的。
有一些,是从秦时,就一直时代居住在这片区域的农户;
也有一些,是在汉家立国后,被安置在上林苑的伤残将士,亦或是在高皇帝授民田爵时,幸运的选到这片区域的农田,从而得以在此安家的农户。
在汉武大帝重建上林苑之前,与其说上林苑是完整的皇家林苑,倒不如说,是围绕皇家猎场、天子行宫、太子私苑而成的,占地极广的生态区。
但在汉武大帝重建上林苑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事情的起因,是汉武大帝初即皇位,未冠少弱之时游玩上林,策马践踏上林农户的田野,故而被当地三老追着骂了好几里地。
后来,汉武大帝又因建元新政的失败,而被窦太皇太后彻底架空,郁闷至极,只能在上林苑捏泥巴。
彼时,手无半点实权的汉武大帝,只觉得上林苑,便是囚禁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偏偏这方小天地,都还不完全属于汉武大帝——出去玩儿还得小心老农的庄稼!
于是,在得以掌握实权之后,汉武大帝第一时间便决定:把整个上林苑,都化作自己吃喝玩乐的后园。
在那之后,汉家的上林苑,就不再是国运调节阀了。
——租给佃农的皇家官田,都成了官奴自种的天子田产;
供上林百姓打猎、获取物质的山林,全都被围成了皇家猎场。
甚至就连那些生活在上林苑的当地土著,也同样被少府强制搬迁出了上林苑。
自此,汉家失去了上林苑这个国运调节阀,也失去了地主阶级和底层自耕农阶级之间,用于缓解土地兼并的缓冲地带。
至于汉武大帝——一个上林苑,显然还不够汉武大帝玩耍的。
因为年轻时,在上林苑玩儿的不尽兴,被当地老农扰了兴致,汉武大帝便任性的将上林苑,化作了真正的皇家林苑;
因为年轻时,在未央宫、在长安城憋闷的喘不过气,汉武大帝便在掌权之后,于长安城西郊——长安城与上林苑之间的位置,建造了专供自己居住的建章宫。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只能说,汉武大帝识人之能没的说,运气也是好的不行,但父祖辈勤俭、节约、质朴的美德,汉武大帝却半点没有继承到。
非但没有仿效父祖,甚至还颇有一股替父祖报复性消费的意味在其中。
总之,不管怎么说,汉家镇压国运的两大国策之一:国运调节阀上林苑,便此毁在了汉武大帝手中。
而这个举动的危害,汉武大帝也并非完全遗留给了子孙后代、后世之君。
——在位初期玩儿坏了上林苑,晚年的汉武大帝,便开始品尝到这一举动的恶果。
农民起义。
在汉武大帝末年,华夏大地,爆发了规模并不庞大,却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
究其原因,可以说是汉武大帝穷兵黩武,把对外战争的负担,都压在了百姓民身上,搞得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