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领先时代:世界第一款晶体管计算机
得知自家研究院关于铁氧体磁芯的研究进展后,方文兴奋得顾不上听赵君平报告其他情况。
他直接起身,快步走出办公室。
龚修能连忙跟上,赵君平也放下文件小跑跟了出去。
三人直接前往泰山研究院,心情大好的方文不由向自己的两名亲信解释。
“这个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可以领先全球其他科技实体一整个时代。”
龚修能不明所以:“啥叫领先一个时代?”
赵君平也满是好奇。
方文一边行走,一边解释:“我准备研发一种代替人脑进行计算的设备,就叫它计算机。这种设备,目前全球还没有人研发出来,一旦我们成功了,就是领先时代的超级科技。”
龚修能和赵君平懵懂。
他们两只知道方文说的一定是对的,但此间深意却还是不明白。
方文叹了口气,这种技术,在未来人眼中,是基础,可在现在,普通人很难理解。
随即,他不再多说,加快脚步前往泰山研究院。
十几分钟后,方文来到了研究院,守门的警卫一见是方文,立即站直行礼。
“总经理,按照规定,所有人进出都需要出示证件。”
自从间谍的事情后,方文定下了死规矩,就算是他自己也不能违反。
是以,方文取出自己的证件,交给警卫。
龚修能和赵君平也取出自己的证件。
查验证件是一套秘密程序。
警卫拿着证件在没有灯光的岗亭中,用特殊的手电照射。
映照出的荧光印记数字才是证件的真实身份。
随即,警卫拿着三本证件出来,交回。
“总经理,已经查验无误,请进。”
说完,警卫两边让开,目送方文三人进入研究院中。
进了研究院内,方文直接前往院办公室,让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路泽轩安排会议室,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研究院会议室中,参与铁氧体磁芯研究的技术人员,物理理论专家和火箭项目负责人姜文瑾,化学组负责人霍端阳、以及半导体组的负责人柏则善都来了。
首先,是铁氧体磁芯研究的技术人员,讲解这项新技术。
这位来自西南联大的前物理系教授,走上讲台,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技术。
“这是我们按照总经理的要求制作出来的装置。”
他手里拿的,是一个奇怪的器物,周边是接头,中间像一个编制出来的网格状席子。
除了方文以外的其他与会人员,都不明白这东西的用处。
姜文瑾问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有什么用?”
技术人员说明道:
“按照总经理的起名,它叫做铁氧体磁芯板。我们通过细金线作为导线,交叉编织成网格阵列。每个磁芯位于两根导线的交叉点。至于用途,我觉得还是由总经理来说明。”
随即,技术人员下去,方文上台。
“大家对这东西很陌生,想要搞清楚它的作用,我觉得还是从头说起。”
他转身在黑板上书写,边写边说。
“大家都知道,我想要创造出一种代替人类快速计算的设备。为此,我在武汉的时候,就进行了科学计算器的研究。这种加法计算器,还无法代替人脑,甚至比人脑的运算速度要慢,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因此,我的想法是,大幅提高运算效率。这就涉及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黑板上画下一个简陋的电子管符号,又在旁边标注“核心逻辑部件”。
方文转身。
“要实现‘代替人脑快速计算’,首先得解决两个核心问题——怎么用机器‘判断’,也就是逻辑运算,怎么让机器‘记住’,也就是数据存储。目前,我们泰山的科学加数计算器,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与约翰贝瑞制造的 16位加数器,还有德国的康拉德楚泽与施雷尔研发的z1和z2机械存储事计算器。都没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充当类似于算盘的作用。那并不是我想要的。“
他指向黑板上的电子管符号:“这是电子管,给它通上电,灯丝发热就能让电子穿过真空腔,相当于‘导通’;切断电流,电子无法流动,就是‘截止’。这两种状态,恰好能对应数学里的‘1’和‘0’——二进制,这是机器的语言。”
台下的姜文瑾眉头微蹙,提出问题:“用电子管做逻辑运算?可电子管体积不小,要完成复杂计算,得用多少个?”
“问得好。”方文又在黑板上画下“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三个方框,用箭头连接,“这就是我以前设想的计算机基本架构:运算器负责加减乘除,靠大量电子管组成的逻辑电路实现——比如两个电子管配合,就能完成‘与’逻辑;三个电子管组合,能实现‘或非’逻辑,这些基础逻辑电路迭加,就能处理复杂数学运算。”
他顿了顿,走到讲台边拿起那块铁氧体磁芯板:“但光有运算还不够,机器得‘记住’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和指令,不然算到一半就忘了前面的结果,怎么继续?这就需要储存装置。目前,在这方面,各国的研究者还停留在通过打孔带来储存资料,那样的方式太落后,也无法存储大量数据。因此有人提出,用汞延迟线、或者磁鼓来作为存储设备。”
说到这里,方文停顿下来。
他看着会议室中的与会者。
“你们觉得这种电子管计算机可以吗?”
柏则善算得上电子管方面的专家,他出声道:“我觉得,如果用电子管来做计算机,那将是巨大的能量消耗。单个电子管工作时需消耗数瓦电力,1万个电子管总功耗可达数百千瓦,还会伴生大量的热能,需配备大型散热风扇甚至水冷系统,否则电子管会因过热烧毁。这种设备必然非常庞大,除了快速计算外,好像没有什么用吧?”
方文点头:“是的,配备了存储器,这种电子管计算机,将运算能力提升到非常快的程度,但我想要的并不止这些。我们是这个世界唯一掌握半导体技术的组织,自然不会再用被我们淘汰的电子管技术,因此,我要做的是直接跳过电子管计算机,去做半导体计算机。”
说着,他拿起那个铁氧体磁芯板
“这个磁芯板,就是半导体计算机的‘存储器’。刚才技术人员说每个磁芯都是单独的,也就是说,每个磁芯都代表独立的物理地址。如果将数据存储在磁芯中,就能实现存储功能。怎么做呢?其实就是通过电流改变磁芯的磁化方向:顺时针是‘1’,逆时针是‘0’,成千上万的磁芯组成网格,就能存储海量二进制数据。而我们的半导体集成技术,可以将原本需要的大量电子管变成集成电路板,体积和能耗都会大幅降低。”
说到这里,方文将磁芯板举到灯光下,细金线编织的网格在光线下泛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