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大马华人!!!
吴达芳说到关键之处,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起,由于大马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
规定公司资本组成马来人为30%,非马来人只能占40%,外国资本不能超过30%,以实现'种族经济平衡'。
到如今,我们华人在银行业仅存'大众'和'丰隆'两家银行。
但约80%的大马中小企业仍为我们华人主导,'华人掌握经济'或'华人都是头家、有钱佬'成为大马的真实现状。”
林志远点点头,这几天他也没闲着,深入吉隆坡当地考察民情。
他发现在吉隆坡,很容易在电视上看到粤语台里的港台片,很容易在报摊买到华文报纸。
林志远也在双子塔撞见过几位自称在“云顶”d场失手、向他讨要路费的“故乡游客”。
当然,林志远在一些饭局上看到过,华人因为“阿三”人在一旁用手抓饭而心存芥蒂,起身挪到另一个位置。
不过这里的华人后裔虽然能说一口流利的马来语、英语、粤语,但他们的普通话并不太好,有时连中文名字都很难写全。
但是,这一切已经难能可贵了。
因为大马是海外华文教育做得最好的地方。
在大马,有1280所华文小学,60所华文独立中学,3所华文大专院校,它们的背后,是大马华人华团通过100多年的努力与坚持的文化硕果。
“不夸张地说,190年来大马的华文教育,完全是一部我们华人的奋斗史.”吴达芳说到激动之处,手舞足蹈。
林志远听得入神,手中的茶杯不知不觉已经凉了。
窗外吉隆坡的夜色中,双子塔的灯光依旧璀璨,而这座城市背后的文化纠葛却如此复杂。
就在这时,餐厅里飘来椰浆饭的香气,邻桌几个华人青年正在用混杂着马来语的粤语谈笑。
吴达芳望着他们说:“现在新一代人虽然语言混杂,但至少还能用华文发短信。
去年华小报考人数突破十几万,创下历史新高。”他的眼中闪着泪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持每年举办'华教义跑',连卖椰浆饭的小贩都会捐出一天的收入。”
大马除了这些,其他地方还算好的。
“多元化”,吴达芳脱口而出的吉隆坡关键词。
一是族群多元,二是信仰多元,各教派并存。
三是语言多元,英语、马来语、阿三语、普通话、粤语、客家话、闽南话共生。
吴达芳继续说:“汇丰银行准备在国内开26间分行,结果26名经理都是从大马请过去的,这26华人经理又懂英文又会汉语。”
四是大马吉隆坡当地美食多元化。
“二十四小时都有各式各样的美食,马来本土菜、夏国菜、yn菜、缅菜、菲国菜应有尽有。
大马华人出国一个星期都想回来,为什么呢?
因为怀念这里的美食,这边很多的小吃。”吴达芳笑着说道。
这时,跟林志远一起来的司机小黄也说起了他刚来大马的经历。
那是会儿小黄刚到大马的第二周,住处附近有家华人开的茶餐厅。
小黄人生地不熟,便怯生生地走进去,准备用英语点餐。
老板是个50多岁的福建大叔,看到小黄后热情地用普通话打招呼:“小伙子,刚来的吧?想吃什么?”
小黄刚要回答,旁边桌的马来顾客用马来语问老板什么时候上咖喱面,老板立刻切换到流利的马来语回应。
转眼间,一个“阿三”大妈进来了,老板又换成了英语跟她交流菜品。
最神奇的是,厨房里的年轻伙计用客家话喊菜名,老板用闽南话回应,而收银的大婶则在用粤省话跟另一桌的香江游客聊天。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小黄目睹了这个普通的华人老板在六种语言之间无缝切换。
吃完饭小黄忍不住问老板:“您会说这么多种语言,太厉害了!”
老板笑着摆摆手:“这有什么厉害的?我们大马华人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在家说方言,上学说华语,工作要用英语和马来语,跟不同籍贯的华人朋友聚会又要用不同的方言。”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语言对我们来说不是负担,是生存技能。这个多元社会教会了我们如何与所有人和谐相处。”
小黄听得入神,老板又给他添了杯热茶,茶香氤氲中继续道:“你看我们店里的伙计们,那个切菜的阿明是潮州人,洗碗的阿莲是粤西籍,大家平时交流就像在开联合国会议。“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里盛满岁月的智慧。
这时门口风铃轻响,三个戴着头巾的马来女孩结伴而入。
老板立刻起身,用带着槟城口音的马来语亲切问候,还不忘提醒她们新推出的椰浆饭套餐。
小黄注意到,老板在推荐菜品时,会自然地根据顾客的族裔调整推荐重点——对华人顾客强调家乡风味,对马来顾客则着重介绍清真。
林志远听完小黄和吴达芳的话后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心中却想的是“大润发”集团要立足吉隆坡必须因地制宜不可。
他突然想起今早在茨厂街看到的一幕:一位裹着头巾的马来妇女正用流利的粤语向一名华人老板讨价还价,而隔壁“阿三”裔摊主用闽南话招呼着顾客。
“其实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文化融合。”林志远转动手中的茶杯,“昨天我在中央艺术坊,看到马来工匠正在雕刻中式屏风,旁边阿三艺人用蜡染技法绘制着《西游记图案。”
吴达芳会心一笑:“去年大马文创产业增长12%,其中'娘惹瓷艺'系列在欧洲拍卖行创下百万纪录。”
“这种将明代青与马来藤纹结合的工艺,现在被称作'海峡巴洛克'。”
这时餐厅电视突然播放起新闻,画面里身着宋谷帽的华人议员正在用话语辩论,字幕却显示着马来文。
吴达芳压低声音:“知道吗?这位议员去年在议会跟一名马来族议员当场吵了起来,最后两人差点……”
林志远不禁莞尔,却又若有所思。
“你们'大润发'集团要想在吉隆坡立足,就要得到像宋议员这样的实权人物地支持……”
林志远注意到电视正在播放财经新闻,画面里一位戴着头巾的马来女企业家正在接受采访。
吴达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是拿督莎拉,她的科技公司刚获得政府10亿令吉的特别扶持基金。”
他顿了顿,“其实马来精英阶层也在分化,像她这样的改革派就主张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