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安迪执意要先去朋友莉莉那边,说是几个月没见想对方了,打算一起玩几天,布伦丹只好把人送到对方公寓。
接下来的几天,只要安迪没事情,布伦丹就会过去,和她还有莉莉一起吃饭,顺便商量租公寓选址的问题。
布伦丹的想法是,想在曼哈顿中城区靠东河的14街到33街,找个地方。
那边距离最乱的中城中心有些距离,犯罪率很低,交通也方便,地铁线路很多,租金也不贵。
但安迪还是觉得房租有些高了,希望能在莉莉公寓附近找个房子,一方面距离朋友近,有时候方便下班聚一聚。
一方面这里也在皇后区,一样是犯罪率低,且交通方便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莉莉住的公寓附近,房租要更便宜。
布伦丹帮她找的公寓的确位置更好,可一个月租金要两千多,而莉莉的公寓一个月才需要一千。
的确,此时皇后区这边房租的确很便宜,因为购物中心群的设想才刚推出。
1973年开业的皇后购物中心才刚扩建完成,未来另一个代表雷哥购物中心依然在修建,此时还是工地,10年一期开业,后面几年又修了二期。
区位优势和交通方便,让皇后区中西部社区经济飞速发展,就业率更是在10年后一路增长。
经济发展,自然而然会带动房价增长,这才是后面几年皇后区房价飞升的原因。
刚才也说了,这都是几年后才开始出现的事情,现在还没有什么影响,明年金融危机甚至还会降价。
见安迪坚持,布伦丹没有拒绝,随后莉莉也帮着推荐了几个不错位置的公寓,最后在44街,找了间一室一厅的公寓。
租金不贵,安迪自然也就没让布伦丹出房租,因为她带来的钱足够支付。
找到房子后,安心不少的她立刻开始投简历找工作,首先投简历的第一家,便是她梦想去工作的《纽约客》。
但很显然,这家创刊于1925年的杂志,并没有看上安迪,即使她出身于著名的X北大学新闻系。
被拒绝后,安迪没有气馁。
她投简历过去只是碰碰运气,万一能成功,岂不是天大的喜事?
随后,她又开始给心中作为备选的报社杂志投递简历,有些被直接拒绝,有些则答应她可以去面试。
所以安迪开始忙碌起来,不是在面试的路上,就是在家整理材料、投递简历。
一开始她还会有心情出去吃个饭逛个街,可随着时间推移,一直没成功找到工作的她,变得焦躁起来。
原本的自信也开始动摇,有些不敢面对现实,不相信自己会被那么多地方拒绝。
布伦丹自然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她的不对劲。
他下班后开始有意减少回家和去安妮那边的次数,花更多时间过来陪着安迪。
这一次,他没有再开口说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对方找工作。
因为他清楚,如果这么做,无疑会彻底击碎安迪的自信和自尊心,很大概率会成为对方心中一根永远都拔不出去的刺。
所以他只是帮着整理简历,学习了解各个报社杂志的风格,然后结合安迪的风格,适当的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