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俩搞这一出,是闹掰了?
这个年代的观众还很朴素,他们当然不懂,请多少水军也不如自来水。
他们以为是事故,其实只是故事。
李清源办电视台吝啬到了极点,若不是有利可图,他怎么可能在报纸上给《萧亦说》打广告呢。
在这个节目里,不光能看到揭秘《开天》,还能看到“李清源和萧亦反目成仇”,让不关注的人来吃瓜,进而被节目中《开天》的内容吸引,还能反馈在《易象》杂志上……
老萧啊老萧,你是真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呐!
好在没让观众等多久,画面一闪,两个人再次出现演播室。
然后又经过短暂的介绍节目内容,李清源开始一板一眼的问。
“萧亦先生,《开天》第五卷中,主角陈承宗获得了一部名为《玄元九转开天经》的功法。
本卷中你对功法的介绍是:玄元一转筑根基;玄元二转淬心境;玄元三转锻肉身;玄元四转参变化;玄元五转炼法相;玄元六转悟神通;玄元七转凝元神;玄元八转修避劫;玄元九转斩天道……
除了这些,再没有其他交代。
有读者好奇,想让您具体交代一些,这些奇怪的名字,都代表了什么,又有哪些厉害的威能?”
提到作品,萧亦的脸色也舒缓了一些,他的回答也很有意思。
“在以往的武侠作品中,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同一本功法,有人修炼就能武功超群,终成一代豪侠,而有人练了却连江湖三脚猫都打不过。
很明显,这是‘天赋’的差距。
所谓天赋,自然是由‘天’赋予,在本书中,‘天道’的概念并不抽象,甚至很具体。
我对天道的认知是,‘无所不知、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只不过‘天道’自有行事规则,祂不能直接对反对祂的人出手,可却能剥夺别人的‘天赋’、或者‘气运’,这些看不见的东西……”
李清源适时接口:“真是精彩的诠释,您的意思是当陈承宗要立志‘开天’那一刻,就被‘天道’剥夺了本该有的东西,所以他的经历才会那么坎坷。”
萧亦道:“没错,在《开天》的世界观里,修行者修炼,是要吐纳灵机,吸取山川水泊精气的。
这等于是对天地的一种掠夺,所以在身死道消那一刻,他又会将一身修为散于天地。
反馈在主角身上,他是‘天道’厌弃之人,吸取灵气就会比常人更难,而他的前世背景又是上古大能,已经预料到了这个局面,于是才为自己量身定做了这个功法!”
李清源笑道:“说来说去,又回到了功法本身,还是请您具体的阐述一下这个《玄元九转》吧。”
“如果把修仙者的‘根基’,比作一个蓄水池,小则水塘,大则汪洋。
而前期的修行,就是一个将水池蓄满的过程,所以这个蓄水池当然越大越好。
于是这篇功法的第一转,是主角出门冒险采药,用宝药浇筑,玉液洗练,改换资质,将‘蓄水池’壮大。
至于第二转,我认为修仙者假如没有定性,是很难攀登到至高境界的,所以参考了道家修心的几种境界。
比如第一重,‘思缘万境,取舍无常’,第二重‘此心常逸,难可制伏’。第三重‘心静似摄,未能常静’;
到了第四重已经能收束自己,即:‘动即摄之,失而遽得’。
然后是‘彼岸’之境,即‘内外通明,明心见性,行彻诸方,念反彼岸’……”
老萧跟念稿似得,毫无波动的介绍,却把电视机前的读者听了个目瞪口呆。
故事人物的成长性,通常是最吸引人的。
而《开天》里,连一本功法都有如此多的说道,相比起这个年代的武侠小说,简直是降维打击啊!
可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