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喜讯,主要还是通过夏勇的联系渠道,接到了陈老亲自打过来的电话。
但即便是陈老,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都没有掩饰语气上的振奋。
并且最后还不忘再一次夸了杨振一句,“这次我们能得以顺利实现既定目标,你也是功不可没啊,孙工可没少提起,你在关键难点上的大力援手,这很好。”
杨振就谦虚的说,“还是那句话,我就是觉得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罢了,孙老、梅老他们,才是真正的脊梁,能帮上他们,我除了自豪一下,其实也没别的了。”
陈老就哈哈一笑,“你小子可不能妄自菲薄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前赴后继,才能实现真正的继承发扬嘛,所以,你们都是这里面的佼佼者,也共同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短短的几句话,却表达了很大的期望。
即使隔着电话屏幕,杨振都能感受到那股子炽热的家国情怀!
两個人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毕竟也不可能在电话里谈及什么重要的事儿。
第二天,他春节后第一次出现在了昆仑研究院里。
先是走马观花一般,看了下各个项目组的情况,然后又和那些主管负责人开了个简短的小会,聊了聊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什么的。
最后谈到的,就是那几个工程项目了。
住宅小区的施工难度最小,估计两个月内,就能正式交付了,其它诸如小区一些配套的设施,以及绿化什么,最迟应该也能在五一节前基本完工。
这一批只有12栋交付,都是11层的小高层,一共也就500套左右,基本上只有160平和120平两个户型。
而如今昆仑研究院的在职员工,已经有1600多人了,而且这个数字,依旧在不停的增长着。
因此,下一步继续拿地皮扩建,也是早晚的事儿。
当然了,这种事情自然由许家荣去操办,杨振基本上不会过问,反正如今的昆仑,已经不缺资金了,投资一下物业,也是稳赚不赔的项目。
倒是昆仑大厦的工期,要稍微长了一些,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能搬进去,就算是谢天谢地了,杨振也已经受够了这边拥挤的空间。
估计等搬过去之后,说不得还会再招揽一大波的人才。
他心里,惦记着的研发项目可着实不少呢,对于人才的引进,自然也是多多益善。
而且,他暂时也没奢望,能碰上什么大牛级别的人物,说实话,他这会儿也不渴求那样的人物加入进来。
等以后昆仑成长起来了,自然就会有的是主动跑过来的。
在这一点上,他有的是耐心。
而且在他看来,打基础的阶段,就必须先看品德,再看能力,出什么研究成果,他可以统筹安排。
关键就是一定要把整个研究院的研发氛围给塑造起来,慢慢形成一种良性并完善的科研机制。
就像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被调试磨合到了最佳状态那种。
这样一来,以后不管是什么人加入进来,就都能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变成一个契合机器本身的零部件,去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