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事情上,他们向来无往而不利。
只是这一次,国内显然不会甘于束手就缚的,决定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就算是最终拿出来一款精度很低的原子钟,大家也认了。
只要在期限之内,把轨道资源和频率资源给拿到手了,后面就有了更多可供操作的余地。
按总设计师的说法,那就是只要达到10万年误差一秒,就算是成功。
于是上面很快就再次从国科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三方,抽调了更多的研发人员,加入到了原来的原子钟项目组。
开始争分夺秒的在基础理论、设计、材料、工程上,开始进行同步的推进攻关。
不过,整个研制过程还是有些不符合预期。
倒是林铭和航技、航科工那边接触颇多,在对方找上中航求援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就想起了杨振。
这,才是孙老和梅老出现在了京航的真正原因。
在他们看来,就算不谈其它,杨振最起码,也是可以在材料上帮衬一下的……
结果,惊喜竟然会来的如此猝不及防,本来只是一个开头试探,杨振就二话不说,送上了一张大饼。
真要像他说的那样,昆仑可以拿出来100亿分之三秒误差的原子钟,那就等于是达到了100万年误差一秒的精度。
这还只是铷原子钟的精度,那换做精度更高的氢原子钟,无疑在精度上,还是要更高一些的。
所以在精度上,虽然相较于当前GPS那500万年误差一秒,还稍微差了一丢丢。
但不要忘了,这还只是国内的起步阶段而已,说白了,这就是一道开胃小菜。
未来的北斗3号,才是真正的大餐。
在稳打稳扎方面,国内从来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
所以,心态一直都保持的很稳,尤其是在这种大型项目上,向来不习惯于急于求成。
而且,这与项目组的最初预期,已经超出很多了好不好?
因此接下来,就看杨振是不是真的能拿出来真正的东西了……
杨振会让孙老他们失望吗?
当然不可能了!
所以,他只花了不到四天的时间,就把所有相关资料给准备好了,其详实程度,真的超乎梅老的想象。
别的不说,看看他抱着厚厚一叠图纸资料,双手发抖两眼冒光的姿态,就再清楚不过了。
“被动式氢钟?”
他飞快的抬头瞥了杨振一眼,下意识问了一句。
杨振笑了笑,“对,未来几年,最主流的,应该就是这个方向了。”
氢原子钟,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的。
前者稳定度指标最优,但体积较大,一般用于地面守时;
被动型则在体积、重量、功耗上,都相对较小,虽然稳定度指标仅次于主动型,研制难度也最高,漂移率更是比不上铯原子钟。
但是从综合性能上来说,它却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同样是李校长的办公室,但这次因为少了林铭,所以李校长心里就舒坦多了。
而且,看情形他就知道,杨振这次,估计又要出一次风头了。
因为看看梅老和孙老的神情变化,就知道他拿出来的,又是一个重量级的科研成果。
这小子,不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