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虽然一句听不懂,但是会看表情了,突然觉得翻译好牛逼,这么一个大人物态度也如此温和对待。
这个翻译不会卖了我吧?
只能说,美国人理解不了中央帝国对读书人的态度,一直都是高看一眼。更何况,贾芝确实想通过罗敏多了解一下东部的情况。
正式谈判开始,罗斯福提出双方达成和平协议,恢复战前的状态。罗敏则尽职的履行了翻译的职责。
贾芝的态度很明确,恢复原状不可能,我出动数万大军,费那么多钱,恢复原状不是白打了么?再说了,这次战争是美国方面反复在边境制造摩擦导致的,我方是自卫还击,是正义之师。不信你去打听打听,战争期间我们占领了那么多地方,完全可以留下不走,反正你们也打不过。
所以说,真相才最伤人,罗斯福受伤很深,但是却坚持完成自己的职责,辩解称都是州政府对民众的管辖不到位所致。并非中央政府的责任。
贾芝则称,那让州政府的代表过来谈好了。
第一次谈判的结果,自然是没有结果。
次日谈判继续,罗斯福表示,贾芝可以先说自己的要求。
贾芝很克制的表示,密苏里河以东五十公里范围内,纳入东华国的势力范围,这是前提条件。
罗斯福表示不能接受,战争的过程中,沿途各地的工厂都遭到了破坏,银行被搬空,大量的粮食被运走,就算是贵军的补偿了,我们不计较。所以还是要恢复原状,这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贾芝表示,官方仓库里的粮食,主要是当地百姓拿走了,与我军关系不大。至于银行和工厂,战争中遭到破坏是正常的。
拿这个做战争的补偿,就是在闹笑话,我们没有要求你们赔款就不错了。如果美国方面不满意,明年继续打就是了。
第二次谈判继续没结果,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的条件。
再日,罗斯福以为还会继续谈,没想到贾芝宣布暂停谈判,他有要紧事情要处理。
罗斯福大惊失色,他知道这是贾芝的策略,但是无可奈何,谁让美国打败了呢?
贾芝确实有要紧事情要处理,李亨的使者来到开远城,传达东华王的旨意。
这就是大义名分的威力了,贾芝尽管很不爽,还是要去接战。
使者来的目的很简单,因为李亨要求采购的奏本得到了允许,船队来到东华国之后,还带着一群技术人员。
这群技术人员是贾琏对儿子的支持,带来了无烟火药和步枪弹的生产技术。
李亨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得知之后,特意派使者过来,索要该技术。
一开始使者还算客气,没有直接提要求,而是确定了这批国内来的物资分配额度之后,拿到了两艘新式巡洋舰和二十船军火。
晚间设宴款待使者,席间使者提出要求,希望能联合建厂,生产无烟火药步枪弹。
贾芝没有明确拒绝,而是反问一句,工厂设在哪里,投资比例多少?
使者表示工厂设在平远城,投资三家平分。
贾芝笑着告诉使者,晚上早点休息,做个好梦,梦里啥都有。
使者也不生气,笑呵呵的继续喝酒,也没再提这个事情。
晚间薛方找贾芝密谈,提出了一个建议,干脆北部和中部脱离东华国,各自立国算了。
贾芝听罢面露寒意道:“回去之后把提这个建议的人丢大海里喂鱼。”
薛方顿时表情尴尬,悻悻不已。实际上中部省内部,薛方也做不到一言九鼎。贾芝如果要拿下薛方,从来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一开始,前来殖民的人都是贾琏安排的,骨子里这些人认可自己是贾琏的人。换成任何人也一样,没人会不抱贾琏的腿,选择薛家。
更何况,现在薛家的重心在澳洲,否则薛方也不会生出野心来。
打发了薛方和使者,贾芝回来继续谈判之前,将一干幕僚叫来开会,持续到天亮之后,确定了要提前布局,防备薛方一手。
必要的时候,有充分的把握拿下薛方才行。居然想自立,真是好胆子。这就是不读史书的人,历史上只要内部分裂,就一定有外患。
面对李亨诸多的要求,贾芝都能忍则忍。薛方居然想自立。
罗斯福这边等了一天,很不安的请罗敏来询问。罗敏叹息一声告诉他,一般情况下,中央帝国的习惯是第一次开的条件,一定是最好的。
这个话让罗斯福脸上的皱纹又多了几条,跟着他出来长见识的儿子,倒是睡的很踏实。这段时间,这孩子玩疯了,每天都让人带着他出去玩。
尽管都是北美,但是东华国这边的好玩的好吃的要多的多。
逛街的时候,新鲜玩意小孩子哪有不喜欢的。尤其是看见了贾芝的儿子骑自行车,小罗斯福羡慕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谈判恢复,罗斯福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贾芝开了新条件,五十公里不够了,八十公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