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通向马道口的拖拉机上,侯长锁问白峰。
“你问我这个不如问问自己的膊了盖,我哪懂这个。”
“就算不懂但你的意见也有用。”
这不是胡扯吗,瞎说也有道理?
本地骂人话:瞎说能听出来了,怎么到侯长锁这里就变调了。
“那你说说公鹿和母鹿的区别吧。”
“两岁公鹿明天就可以割茸卖钱,同样两岁的母鹿明天就可以下崽。”
这还真是不太容易取舍的问题。
“那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想快速回本的话就多买公鹿,如果想快速扩大规模的话就多买母鹿。”
这话讲得非常有道理,简直是千古名言。
但你若是细细品的话,这话在有理的基础上却又没啥道理,等于啥也没说。
“那你说我怎么买?”
“那你第一批准备买多少吧?”
“十头怎么样?第一批养鹿怎么也得五到十头。”
“我觉得多买公鹿比较好,如果买十头的话,先买六头或者七头公鹿,母鹿有个两三头就行了,这样明年就可以多采些鹿茸,加快回本的速度,一头公鹿一年能采多少鹿茸?”
“一头公鹿一年可以采两次茸,一次二三斤吧,但也有一次能采四五斤的鹿,不过非常稀少,张黎说他们采茸最多的一头鹿一年采了十一斤茸下来。”
这算是个例,不能说明什么,那个物种群体还不得出两个隔路种。
“那现在鹿茸多少钱一斤?”
“三十元一斤!”
这么便宜吗?
记得多年后,一斤一等品的鹿茸是六七千,最多还有超万的;二等品茸也是四五千一斤,三等品还两三千呢。
按照这个比例,现在一斤鹿茸三四十块钱好像也挺合理的。
一头鹿一年采五斤茸,能卖一百五十块钱,十头鹿就是一千五。
这还只是鹿茸,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喝鹿茸血的,如果有还能卖点钱出来。
在八十年代应该没有喝这玩意儿的。
侯长锁假设买六七头公鹿,明年就能卖一千来块钱,他现在买十头鹿也不过才一千多块钱,这一年就回本了。
这买卖不错呀!
“你还是多买公鹿,明年就回本了,少买几头母鹿,能下两个崽子就不亏。”
“那好!那我买七头公鹿,三头母鹿。”
白峰回头看看自己的拖车。
为了拉鹿,拖车用木杆子搭了个和护栏一般高的木框,免得鹿跳出去。
不过车斗上还装了些土冰箱和土冰柜,卸车的时候会费点劲儿。
郭昆在白峰这里开车已经十多天了,技术方面他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心理上有些问题。
刚来那几天几乎整天一句话不说,就是和余得水多少还能说两句。
不过随着这十多天的工作,他的心情也渐渐多云转晴,说话也多了。
在白峰和侯长锁讨论鹿的时候,他也有时插嘴问一句。
车到马道口,在美丽商店门口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