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15章 唐代诗人李益

第515章 唐代诗人李益

李益是大唐诗坛里为数不多的长寿诗人,寿长八十多岁。

唐代宗大历四年考取进士及了第,宋以后有书把他归为大历十才子。

李益的诗成就高,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边塞诗也很出名,有一首诗《江南曲写的是深入人心。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这个世上最扰乱人心,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当数感情。””

“不管是携手一生,还是天各一方,都总是令人难忘。”

“你见或者不见,都是你藏在心底的一道伤疤。”

“而这个世上最不可预测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是茫茫无际的大海,一是变化多端的人心。”

“你看不透深邃的大海,你也看不清人心的尽头。””

“就像这首《春晓的作者元稹,与初恋管儿突如其来的一场相遇,惊艳了青春的岁月,最终以相忘于江湖告终。”

“但元稹却在20年后仍然念念不忘管儿,写下多首诗怀念。”

“更是将这一段往事作为原型编写成小说《莺莺传,哪怕世人都来批评和指责他。””

“骂他年少轻狂、追名逐利、薄情寡义负心汉也要记录下他们曾经相爱的一点一滴。”

“说到《莺莺传,又让人想到中唐的另一部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作者是诗人蒋防。””

“蒋防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纠葛,给世人演绎另一段痴情佳人薄幸郎的故事。”

“李益与霍小玉相恋,霍小玉原为霍王与一个婢女所生的女儿。”

“霍王去世后,霍小玉沦为歌妓,后来遇到李益,与李益相恋。”

“霍小玉知道自己的身份,日后很难成为李益的良配。”

“于是定下八年相恋之约,只期许八年相恋时光,随后便自愿削发为尼。”

“但李益却在登科后,在母亲的安排下很快另娶他人,把与霍小玉约定抛到脑后。”

“导致霍小玉在日复一日的思念和等待中,20岁的年纪就香消玉殒。”

“《霍小玉传不过是蒋防用来诋毁李益、讨好上司以求升职的工具。”

“中唐以后,牛李党争相争的局面非常严重,把天下搅得风云四起,很多官员受其牵联甚至丧命黄泉。”

“比如李商隐就夹在两党相争的局面中一生郁闷不已。”

“当时的元稹、李绅同属于李党成员的骨干,而令狐楚、李益则是牛党成员的骨干。”

“而蒋防不仅受恩于元稹和李绅,还同时是白居易的好友,为了奉承元稹,打压敌垒,于是创作了《霍小玉传。”

“实际上蒋防的这一举动,事后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好处。”

“元稹、李绅被罢相后,蒋防被调离出京,年仅44岁就去世了。”

苏轼:李益出生于天宝五年,陇西狄道人,他的家乡陇西之地是战略要地。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代宗广德二年,李益的家乡被吐蕃占领,举家迁往中原,居于洛阳,李益始终忘不了失去家乡的沉痛事实。

李益在中原地区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以读书仕进为唯一目标。

代宗永泰元年,唐王朝宣布开设两都贡举,李益在洛阳参加河南府试的考试,而后参加省试,落榜。

代宗大历四年,李益考中进士第,大历五年去长安参加制举,后又考中拔萃科。

大历六年,考中制科的讽谏主文科,授职河南府参军。

三年任期到后,担任华州郑县主簿,主要做协助主官掌管文书的工作。

任期结束,提拔他做渭南县尉,但李益并未赴任。

德宗建中元年,唐帝国已经显露出藩镇割据的端倪。

李益毅然进入朔方节度使崔宁的军队,以平生报国愤的满腔热情开始了他人生中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

德宗建中二年,崔宁受宰相杨炎的排挤罢职归朝,李益也不得不东归。

建中四年,李益考中书判拔萃科,授职侍御史。

兴元元年,朝廷任命原山南东道行军司马樊泽兴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李益应樊泽的邀请,去襄阳担任掌书记,这是他第二次从军。

唐兴元元年,幽州卢龙军度使朱滔任命李益为卢龙军观察支使,他未赴任。

大约兴元元年底或贞元元年,李益第三次从戎,跟随廊坊节度使唐朝臣的军队。

贞元二年七月,唐朝臣调为单于大都护、担任振武绥银节度使,由论惟明继任鄜坊节度使。

李益没有跟随唐朝臣同往振武,他作有《送柳判官赴振武《送客归振武等诗。

为他人送行,自己留在了论惟明的幕府,继续任掌书记一职。

在论惟明的幕府,李益结识了柳宗元的叔父柳缜。

贞元三年十一月,论惟明死在任职期间,李益结束了这次从军,返回洛阳家居。

贞元四年,应邠宁节度使张献甫的聘邀,在他的幕府做掌书记。

在邠宁期间,李益与著名诗人孟郊、李观、柳宗元等人都有过交游。

他创作于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有《上黄堆烽《邠宁春日《赴邠宁留别等。

在这一年,任职左补阙的卢景亮请李益辑录他所作的从军诗以求观赏。

于是李益从自己以前的诗作当中辑录了五十首赠给了卢景亮,并写了一篇序言一《从军诗序。

李益离开邠宁,结束他的第五次从军。

贞元十一年,李益和第一任卢氏夫人结婚。

婚后不久,李益第二次南下,于贞元十二年春客居扬州。

在这期间,结识了青年诗人刘禹锡,他们诗酒唱和,相交甚欢。

两次漫游生活扩大了李益诗歌的题材内容,创作出大量诗歌,其中比较著名的如《扬州送客《汴河曲等诗篇。

约在贞元十七年,李益从洛阳出发,向北行走。

他先到了河东,之后又去了河北,这一路走来,他创作了《石楼山见月《北至太原等诗歌。

后来他到了幽州,节度使刘济留他在幕府,并征辟他为从事,后又进为营田副使,这是李益生平第六次从军,也是最后一次。

刘济十分看重李益的才华,这使他倍加感激,加上多年来的漂泊流浪,他感愤地写下了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的诗句。

约在贞元十五年,李益离开了刘济幕府,结束了从建中元年以来近二十年的戎马军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