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明:“我觉得大家只要用心去做菜,应该都会把菜做的很好。
在我各家店后厨里,我不会像是一些店后厨里那样,把一切的活都压在一位厨师身上,我会安排好各种分工。
有了明确的分工,后厨里大家分工合作,自然也就不会觉得非常辛苦。”
听了冯正明这么说,让来采访的人不禁觉得相当有道理。
很多小餐馆后厨,往往就是厨师一个人忙。
如果顾客不多的时候,或许厨师一个人还不会觉得什么。
可一旦顾客太多,厨师一个人太过忙碌,肯定会心生厌烦。
厨师心生厌烦,就无法保证手艺上的品控。
冯正明把后厨的工作拆分,一道菜从前期准备到烹饪,全部的步骤都分别安排后厨的人去做,这么一来增加后厨效率。
同时也不会让后厨里某一位厨师会觉得特别辛苦。
其实之前有人曾经说过,冯正明把后厨变成了流水线。
冯正明没有否定,因为在他看来,后厨本来就是流水线。
他只是把步骤拆分更细,减轻了后厨每个人的压力。
冯正明把这些当着摄像机的镜头解释出来。
把女主持人都给听得有点懵。
“所以,冯厨你还真是把后厨当成是做菜的流水线?”
冯正明:“流水线这个称呼我不喜欢,我更喜欢把后厨当成是舞台,我和每一位后厨里的人,都是这舞台上的演员。
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主角,我们所有人都是配角,只为了通力合作,把最棒的菜做出来给每一位店里的顾客。
那每一道我们用心做的菜,才是这舞台上真正的主角。”
冯正明这么一说,真是让采访他的人相当不可思议。
他的比喻让大家觉得听着相当浪漫。
这种浪漫背后,又是对每一位后厨人员的抬升。
后厨里的每一个人他们不再是做菜的,他们在冯正明口中是舞台上艺术家。
京城电视台的采访结束,冯正明接着受邀去参加总台的节目。
节目是以谈话形式,也跟冯正明聊起相关京城开店的事情。
冯正明依然是比较的平淡,游刃有余地对答如流。
当然,在总台的节目里,冯正明不会像是被京城电视台采访那样自主。
不过效果也还是非常的不错。
虽然京城电视台的采访在前,但总台的谈话节目还是先播出。
冯正明出现在总台的节目里,很自然是给他在京城分店又一次做了宣传。
不少人都觉得上节目的冯正明表现的有点像是个邻家大男孩。
仿佛他身上褪去了全部的身份。
他不再是全国烹饪状元,也不再是正鲁兴老板,更不是沪城最顶级餐厅的主厨。
他很单纯只是一个年轻厨师,一位鲁菜老师傅的小徒弟。
这样的形象,给冯正明增加了不少亲和力。
让很多人看了节目后,更加觉得冯正明是个很有趣的人。
总台节目播出后,京城电视台的采访节目也播出。
这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冯正明对厨艺和厨师这个职业的热爱。
他在后厨里,像是谈家常般的聊天,依旧是增加他在外人眼中的亲和力。
最关键的是,通过采访大家了解到,冯正明心里对后厨厨师的一些看法,还有他为了抬升厨师社会地位的一些努力。
尤其是冯正明对着镜头说出,他觉得世上最顶级的中餐厅是家里厨房。
这个话确实让冯正明赢得了极大的好感度。
大多数人都会认同冯正明的说法。
大家都觉得,家里父母做的菜,是让人难以忘怀。
不是说父母做的菜多么美味,但正如冯正明说的那样,是大家味觉的开始。
两次电视台采访,算是狠狠给冯正明京城分店好好宣传了一波。
当然,因为他上了总台的节目,很自然其他分店的生意也都跟着更好。
一时间好多人因为看了节目,慕名到冯正明店里去吃。
实在是冯正明上节目带给大家极大的好感。
而到了店里吃,又会让大家觉得,冯正明店里的味道确实很好。
至少在他在各地分店,绝对都是很符合各地的口味,并且各家店的所有菜,几乎全部都是现做,不存在那种提前做好很多,放在那里不断加热的情况。
甚至出现有人,专门去吃冯正明在沪城四家店,和在齐鲁各地的分店。
想要一家一家店吃,尝一尝冯正明这些店有多少不同?
要自己给冯正明所有的分店排一个名次。
当然等京城分店开业,也是要再去京城的分店品尝一番。
话题度如此高的情况下,冯正明倒是没有继续在京城逗留,他从京城直接乘坐飞机赶回沪城。
沪城老洋房餐厅已经歇业太久,确实也应该是重新开业的时候。
妻子和夏蕙他们已经提前赶回沪城,在做着一些准备。
冯正明回到沪城后,立刻是向沪城进行一番宣告,自己老洋房餐厅恢复营业。
自然,在恢复营业第一天晚上,订座的电话就差点被打爆。
然后还有不少外国面孔,专程到餐厅来订座。
最终,冯正明老洋房餐厅恢复营业,第一个月晚上全部的位置,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全都被订满了。
冯正明对此都有些无奈,但也只能是对外宣布,一个月内晚餐停止订座。
这个事情也再次成为了新闻,被很多媒体进行争相报道。
更是有很多海外媒体,专程来想要采访冯正明。
在沪城比较知名的一些报纸杂志上,也都是大篇幅报道了冯正明的餐厅刚恢复营业,就被订满了一个月位置的事情。
可是冯正明拒绝了一切采访,他对外宣布需要安静,好好为客人们准备。
无疑,他这样一做,又是为他自己增加了口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