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国国都名为永昌,建成两百余年,历经十七任国君,是整个津国最大的城池,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
如今的国君名为卓世其,继位已历两个春秋。
在津国的历任国君之中,卓世其的才能并不算特别突出,但胜在年轻,社稷之事还算勤政,能在战时继位且稳住中央政权不乱,当得上明君二字。
虽也犯过临阵换将这种糊涂事,但在战局彻底失控前重新启用卓少城为帅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又力排众议将皇城近卫三万飞羽军全权交予大将军卓少城,作为奇兵一锤定音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可以说,津国能有如今的大胜,与这位年仅三十岁的新皇脱不开干系。
而如今,年轻的国君正在尽情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
皇宫之中,大宴已设三日,王公贵族朝堂百官皆是醉生梦死歌舞升平。
卓世其戴着天子冕冠坐于大殿之上,频频举杯与群臣相贺,目光时不时扫过殿中摇摆的舞姬。
尽管继位两年,后宫之中便已纳入百余佳丽,但卓世其依旧不满足于自己的“收藏”。
因为他的收藏之中还缺一位能够力压群芳的绝色。
但显然,这样的绝色在舞姬之中并没有发现。
这时,御前黄门迈着寸步夹着翘,慌张的跑进大殿:“陛下,大将军卓少城回府了。”
太监的话让原本热闹的大殿为之一静。
哐当!~
卓世其脸上一白,手中精美的酒盏滑落在地,杯中美酒浸湿了龙椅下昂贵的地毯。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将军回到了国都!
临阵换帅自然不是国君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而是卓少城在军中名声实在太过响亮,更是被民间称为津国柱石。
用一句功高盖主绝不为过,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形容将军需会临机应变,但听在新君耳朵里可就变了味了。
本以为这次高龄出征,又身负重伤必定克死边关无力回京。
一场大战既开疆扩土剿灭赵国,又清理掉了唯一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大将军,真正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卓世其兴奋的无以复加,却没想庆祝还没结束就听到了大将军回京的消息,新君如何不惊。
见状,喘着气的御前黄门连忙补充道:“是躺在床上被抬回来的,御医已经去看过了,不日便会……”
“好!”
卓世其一拍膝盖,这才发现不少人都闻声看了过来,立刻神色一变眼含热泪。
便有大臣站出来:“我军大胜,陛下何故流泪?”
新君道:“诸位爱卿,寡人是突然想起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还有为社稷奋战的大将军方才悲从中来不禁流泪。”
群臣闻言,纷纷放下杯中酒手中肉纷纷掩面。
“将士血未凉寡人便如此大肆庆祝,实乃寡人之罪。”卓世其起身,道:“来人,撤去宴席美酒,明日寡人亲自去大将军府看望大将军……”
…
…
卓少城自然不知道皇宫之中的闹剧,就算知道也只会一笑了之。
他此时正躺在软塌上,硕大的将军府中只有几名退伍下来,和他一样无妻无后的老军和两個负责做饭的老妈子。
因未娶妻纳妾,自然没有子嗣,便是这大将军府他也没有住过几日,到现在心中难免有些默然。
“老黄。”
“在。”
尽管卓少城声音虚弱,但一直守在门外的老军还是第一时间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