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下来了?”
燕国的尚书省内,大司农阿启再一次到来,面上的笑容止不住的欢喜。看到这一幕的戴冰甲,略显好奇的问。
阿启点了点头:“谈判下来了,殷商那边答应,八万奴隶买到咱们藏起来的三种肥田配方。
不过,没想到是,屈居然藏了真多配方。”
“各地的土质不一样,种植的需要不一样,所以配方的配比自然各有不同。”戴冰甲叹了一口气,“不过对方答应得太轻松了。看来山西战场对他们影响很大啊。”
“怎么说?”
“自己看吧。”
戴冰甲将一封战报丢给了阿启。
他接过来看了两眼,脸色凝重了起来:“这些杂胡,居然有这样的战斗力?”
“杂胡也是人,只是跟我们长得不一样罢了。”戴冰甲微微摇头,“不过这一轮消耗之后,西北方向的杂胡数量,将会被极大的降低。
陛下要的目标,也已经达成了。
平北将军府已经北上重新放牧去了,有了这一波的消耗,平北将军府的族裔配比,也就不会出现不可逆的胡化迹象了。”
阿启捏了捏战报,略显无奈的说:“原本还以为自己算是给国家争功了,没想到最后还是依靠陛下的安排。”
听到阿启换了对辛屈的称呼,戴冰甲稍稍满意的点了点头。
真叫阿启在公众场合继续叫着以前的称呼,时间久了,鬼知道辛屈会怎么想。
还好这老小子听懂了自己的暗示。
想到这里,戴冰甲继续说:“旁的你不用多管,八万就八万,落袋为安。西线的战场,应该这几天就会有结果了。”
“结果?”
“嗯,春耕快开始了,没道理继续打。不管是陛下还是商王,两方应该都会有默契了。而且八万奴隶的缺口,你指望商王全然从麾下征调?难道不怕贵族造反?
所以,最好的缺口,这不就有了?”
“你是说……虞国!”阿启脸色凝重了起来,“这本来就是我们的!”
“有商王支持,虞国一时半刻啃不下来。但只要各退一步,虞国就是两家瓜分。至于最后的人数与土地怎么分配,就看他俩最后的博弈了。
哪怕到了咱们这个层次,还是没办法插手他们两人的棋局。”
戴冰甲略显无奈的说。
讲真的,以前他以为当上了将军,混到了高层,怎么也能左右一下自己看不惯的东西吧。
结果呢?
辛屈依旧是什么都没有做,因势利导,轻轻松松就把局面导向了他想要的方向。
不管是平北将军府的杂胡军消耗在山西战场。
还是跟殷商之间的博弈。
都是如此。
他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局面却总是随着他的心思往下流动。
一切洞明。
这种人,太可怕了。
“真的不会有其他出路了吗?”阿启还是有点好奇的问。
戴冰甲闻言,微微摇头:“因为这一仗,不想打的是殷商,而不是我们。殷商这段时间的操作,你应该看出来了。子敛那个白痴,一把大水,把子旬辛辛苦苦打了一年的彭氏战果全废了,等于让子旬一年白干。
现在子旬贬了子敛为邢侯,但却要求他在邢台改制。
这就是在操纵子敛与支持他的贵族们决裂。
现在殷商内部的局势,已经变成了王族——贵族二元对立的局面。
子敛的失败,也让一直呆在黎邑看着山西局势的子颂感到了警惕。
子颂也对贵族们产生了抵触心思。
他这段时间,将不支持他的贵族,丢进了山西战场磨血,杂胡们消耗的贵族,就是这批人。
看到了吗?
子旬、子颂、子敛三人,都发现大贵族们不可靠,他们开始培养忠诚于他们的新贵。
但这些新贵需要时间与战场成长。
不可能一下场就直面我们。
所以,接下来他的方向很明确了,河洛关陇、荆北泗上。
而这个过程之中,老贵族们也会被牵引离开核心区,来到这些地方戍边。
到时候他们三个,只需要稍微配置一二,王族势力就能占据核心区的绝对力量。
至于过程之中会死多少老贵族。
他们无所谓的。”
“既然他们有这样的动作,难道我们无动于衷?”
“锦上添不如雪中送炭。”戴冰甲语气平静的解释道,“新老贵族之间的博弈,往往会带来嫌隙,这才是我们的突破口。
在这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自己的实力。
从上到下全面提升。
比如水利、耕种等等。”
“好吧。”阿启点了点头,“反正我也不打算久待了,等这一场交易下来,我就要敲定请辞了。”
“好,到时候我帮你安排。”戴冰甲微微颔首。
送走了阿启,他往回走,没两步,就靠在了一根柱子上思考起来。
燕国接下来应该怎么往下走才能符合各家的利益。
毕竟燕国的派系,没有想象的少。
只是很多派系,被辛屈用各个将军府进行区隔,强行完成了派系划分。
而且各个将军府内部的人员,也不是永远固定的。
戍封这一套机制,还是能起到人员流动的作用。
这才是保持了燕国各个将军府,不被一家一姓完全把控的机制。
但这个注定不会长久。
镇东将军府的耶律氏,已经出现了割据的苗头。
或者说他们拥有割据的实力了。
需要警惕起来,不能让耶律氏脱离掌控。
“如此,得安排人去镇东将军府,要求增加今年的粮草、兵备上贡数量。”
戴冰甲想着,开始去拟定文书。
他其实已经是个合格的丞相了,知道朝廷需要进取,国家需要稳定,地方需要平衡。
纵横捭阖四海八荒。
他越发有自己的执政心得。
……
二月十六日,殷商。
商王旬与众人会谈,然后说:“八万奴隶,这个缺口,怎么安排?”
“王,既然是肥田之法,不如我们拿去与各地的方国交易,让他们每家出上十分之一的奴隶。
我们有内外藩八百余。
小的出百余,大的出千余,随便凑一下,八万而已,还是很轻松的。”
“没错。王,我听闻燕国的商队,也在各地贩卖他们的肥田之法,虽然只是很普通的,没有秘方的。但这对于地方来说,他们的粮草在增产,并且渐渐形成对我们的离心,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就按照这个方法来,正好也能让一些心怀不轨的家伙,冒出头来,一并剪除。”
“你们这么做,难道不怕他们逃亡燕国?”
“这又有什么关系?燕国再利害,也不可能全然吃下这些人来。就算吃得下,也能拖累他们几年。几年时间,足够我们完成更易了。”
“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那就是要求所有大邑商治理范围内的方国今年多上贡奴隶,用来换取肥田之法,并且还有一些燕国的耕具。
比如燕国淘汰下来的耦犁、初代耧车等物品。
这些东西,是能让地方发展加速,但并不会跟燕国一样,获得一夫一牛年耕百亩的生产力。
燕国现在的耕种技术,在辛屈的安排之下,其实已经一下跳进了明末的状态。
基本上历朝历代最好用的器具,燕国都有进行推广。
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爆发。
但代价就是,燕国这边对于奴隶的缺口,一直在,而且很大。
因为开荒需要庞大的人力,光靠拥有爵位的人去开荒,损失十分可怕。
燕国的统治阶级就是这些拥有爵位的未来地主们。
他们每死一个,都是对燕国这个国家地区控制力的减弱。
因此燕国与各地贸易的时候,最好卖的东西是粮食,最好收的财货是奴隶。
殷商的贵族们,早就眼馋很久了。
燕国每年在他们的地盘内贸易,结果殷商这边的拳头产品只剩下粮食,时间久了,收支不平衡,也是很致命的。
<div style=“display: le; justiycontent: center; gap: 30p; alignitems: le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