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我轻点?”尽管还没到三个月,但小王同学的身体情况一直很稳定,唐植桐觉得可以试试。
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地摇。
今晚的红木床是水面上的小船,吱呦吱呦响个没完。
7月12日,星期二。
小王同学一早神采奕奕,吃过早饭,张桂芳在院子里寻摸着摘菜的时候,她开口阻止道:“妈,桉子昨天带了好几块莲藕过去,这两天不用摘了,再长长吧。”
“莲藕?莲藕好,吃着清脆顶饿。”张桂芳先是一愣,然后笑着回应道,至于儿子从哪儿买的莲藕,她猜测大概是昨天用自家副食品证买的,因为儿子昨天一早把家里的粮本、副食品证都带走了。
“昨天从单位出来,碰到个挑着担子卖的,捎带手买了些。”唐植桐生怕母亲误会,在一旁给了莲藕一个出身。
“嗯,碰到就多买点,莲藕经放。回头吃完莲藕,我再去菜店买点,你带过去。人家老师补课辛苦,咱可不能亏了老师。”张桂芳误会儿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她并不反对用自家定量补贴亲家,能请到这么好的老师已经烧高香了,不能计较一些吃食。
“妈,不用。等咱搬过去,让静莹和敬民过去住一阵子,到时候我负责买菜。”唐植桐有些心累,空有一身宝藏却不能跟家人坦白,只能变着花的找补。
好在张桂芳和小王同学已经越来越少过问副食来源了,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唐植桐今天没有去押运处,先把凤芝送到椿树胡同,接着带着那套证件去大石作胡同所在的街道办手续。
手续这事说麻烦也不麻烦,但说不麻烦也麻烦,起码这边审查就比东花市那边严格了许多,问了唐植桐很多问题,证件看了一遍又一遍。
为了能让墙面尽快干透,唐植桐办完手续,马不停蹄的赶回新院子,继续燃起柈子。
唐植桐这次学乖了,在各个房间点燃柈子后把从家里带的书和马扎拿出来,大门一关,躲在东耳房看书。
东耳房有地窖,把盖子打开,里面的冷气一个劲的往外冒,就跟天然空调似的。
看了会书,唐植桐就听到后面隐隐约约传来唱戏的动静,且有二胡伴奏,还别说,嗓音不赖。
虽说歌曲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除了一小部分脍炙人手的歌曲外,一直不怎么受待见。
眼下受众最广的还得是戏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方言各异,孕育出了不同风格的戏曲风格,比如京剧、越剧、黄梅戏;川剧、秦腔、柳子戏;豫剧、彩调、高甲戏等等。
除了以上比较著名的戏曲外,还有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梆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三百个剧种。
四九城嘛,大概率是京剧,唐植桐只知道戏曲的皮毛,虽然不怎么懂,但也知道生旦净末丑,后院吱吱呀呀的动静明显是女声,所以是旦角。
再多的,唐植桐就猜不出来了,因为他所知道的皮毛大多与八卦有关。
四九城戏曲最出名的地方叫“韩家潭”,明代的时候,凉水河支流流经此地,积水成潭,潭边长满杂草,秋冬季风一吹,枯草随风摇曳,文人觉得潭边寒风蒹葭很有意境,遂命名“寒葭潭”。
清朝的时候,有个姓韩的内阁大学士住在这边,慢慢的,“寒葭潭”就成了“韩家潭”。
韩家潭被众人所知并非因为这个大学士,而是因为地处大栅栏,是有名的花柳巷,名列四九城八大胡同之一。
俗话说“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这里不仅仅有青楼妓院,还有相公堂子,戏院是兔儿爷的供应源头之一,自然也在此安营扎寨,四九城数得上的戏班子,基本都在这开过演唱会。
解放后,四九城政府在韩家潭和百顺胡同设有8个妇女生产教养院,人离乡贱,有些不愿意远走他乡的,就继续在韩家潭住了下来,虽然都是苦命人,也大都婚配,但日子嘛,过得并不算如意。
也正是如此,唐植桐甚至听说除了公园,这边已经开始有人做起了半掩门的买卖,有男有女。
所以在东单公园还没有成为一零爱好者的乐园之前,韩家潭扮演了差不多的角色?
唱戏声吱吱呀呀响了半个多点儿,因为实在是听不惯,听得唐植桐有些烦躁,都有些想抽烟了。
烟这个东西,别看就是一根含在嘴里的小纸棍,但有烟瘾的都知道,这玩意的魔力不亚于某些深入交流。
唐植桐掏出烟,想给自己来一根,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为了转移注意力,唐植桐放下书,各个房间巡视一下,加把柴,又下了地窖,从空间里薅了满满两筐的桃子、杏。
方圆提议过来帮忙搬家,唐植桐一直在琢磨如何答谢。
管饭是不合适的,一来他们大概率会在方圆的带领下留下粮票,二来自家刚搬过来,来不及生火做饭。
一点炸桃和熟杏正好合适,而且小王同学已经没了零食,趁这次机会统统给安排上。
地窖温度低,等明儿端出来的时候跟冰镇的差不多。
看着眼前的两筐水果,唐植桐美滋滋的想:到时候一定很有面吧?
至于合理性嘛,那必定是合理的。
四九城西、北两个方向多山,山里的气温低,桃、杏下树的时间晚,杏能一直出产到六月中下旬,桃的果期还要更长一点。
眼下能吃到杏很合理,再晚些时候,就没法解释杏的来源了。
唐植桐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
干完这些,唐植桐依旧不满足,把昨晚薅进空间的粮食和干货一同放在了地窖里,打算明天待众人走后再扛上来。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唐植桐还将四周的老鼠薅了一个遍,连没睁眼的小耗子都没放过。
至于会不会有人过来偷嘛,唐植桐觉得应该不会,毕竟这边有站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