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897有人打唐家房子的主意

897有人打唐家房子的主意

“我们自家住,没有别人。我们不卖房。”张桂芳没有误会,刚才只是想糊弄黄礼仁走罢了,这回看他把窗户纸捅破,索性一锤定音,让他死了这份心。

“哎呀,大姐,我们是国家单位,还能强买强卖不成?我们肯定不会让你吃亏,我们会根据你家里几口人给协调住房,如果面积比这边小,我们还会补钱呢。”

黄礼仁试图说服张桂芳,在见张桂芳不为所动后,继续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劝道:“现在各种染料、油漆、纯碱、小苏打供应都紧张,只要你答应换房,这些东西我都能做主给你们家保障供应。”

“我们家不需要,你走吧,我们不换。”张桂芳已经生气了,开始抬手往外哄人,怎么好话歹话都听不进去呢?

黄礼仁被张桂芳的架势吓了一跳,若不是他后退的及时,恐怕巴掌就糊脸上了。

在张桂芳的步步紧逼下,黄礼仁退出了唐家的大门,然后张桂芳双手一张,拉住两扇门,往前一推,把门栓一塞,将黄礼仁关在了门外。

“哎!大姐,大姐!条件不满意咱可以谈嘛,大姐?开开门!”黄礼仁不死心,在外面啪啪啪拍门。

张桂芳用后背抵住大门,生怕黄礼仁踹门而入,听到他的喊话,还是那句话:“你走吧,我们不换。”

“这事闹的。”黄礼仁在外面叹口气,就这么走吧,有些不甘心。

他一大早就在花市这一块溜达,看了好几个院子,都不怎么满意,唯独靠近下水道和水站的这几家,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以后网点开起来,复染的进水、排水就都解决了。

唐家虽然不是最合适的,但从院子青菜的长势能看出来,里面是熟地,一年种上两茬,能解决好几口人的副食供应!

换过来以后,虽然不能用来开染店,但当个仓库,临街的那边开个门,专门往外零售染料、油漆还是不错的,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菜就归自己这边了……

从唐家出来,黄礼仁并没有死心,而是转头跟周围的街坊打听起唐家的情况来。

“你是干嘛的?”老朱瞪着一只眼,警觉性很强。

“我是化工原料公司,现在街坊们染衣服的需求大,你们街道恳请我们过来开个染店方便群众,只要在这一片开一个,你们就不用再大老远的跑到崇文门外大街了。”黄礼仁是懂得拉拢大多数的,一上来就把方便群众挂在了嘴边上。

这倒不是黄礼仁胡说,这两年棉花欠收,棉布减少,工厂印染量下降,市面上布的供应量也少了很多,但老百姓总得穿衣服,旧衣服除了缝缝补补,也得考虑美观,于是百姓的复染需求跟着就上来了。

“那敢情好啊,在这开染店能有染料吗?崇文门外大街那个染店十趟有八趟没染料。”老朱还没开口,旁边接水的大妈就接茬问道。

“瞧您说的,肯定得有染料啊,没有染料我们过来开什么染店,是不是这个道理?”黄礼仁信誓旦旦,虽然染料的产量也在下降,但工厂印染量少了,化工原料公司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这次来花市开染店其实不仅仅是花市街道办打申请那么简单,还有居民衣着面貌的原因在里面。

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缩减干部的粮食定量,接下来就是普通居民,然后是布票的大幅度缩减,到时候居民不光吃不饱,穿的衣服还补丁摞着补丁,忒扎眼。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四九城这边加大了染料的协调力度,力争保证居民的复染需求,争取让四九城百姓即便是穿着补丁衣服也显得整齐、整洁一些。

“理是这么个理,可他家是私房,恐怕没你们这个店没这么容易开起来。换其他地方不行吗?这一片不少房子呢。”老朱说话实事求是,附近有公房,公对公总比公对私要方便许多。

“实在没办法只能去别处,不过这样一来恐怕就不会那么方便了,附近很多单位恐怕会有意见。”黄礼仁抬手指了指南边和北边。

北边是木材厂,南边是前几年新建的寿材铺、雕漆厂、烤漆厂,这些都是需要油漆供应的。

“桉子怎么说都是国家干部?总得发扬风格吧?不能因为个人就耽误了大家伙方便不是?”有眼红唐家日子过的红火的街坊在一旁将唐植桐高高捧起。

“就是这个理儿,少数服从多数,干部照顾群众嘛。”有人在旁边附和道。

一听这个,黄礼仁脸上又浮现出了微笑,但没有忘记自己过来的目的,既然瞎了一个眼的不配合,那就只能问愿意配合的人了:“这个桉子是谁?”

“桉子就是你刚才打听的那家人,他是邮政上的干部,还是个大学生……”

老朱点上一颗烟,在一旁边抽边看这几个街坊揭唐植桐的老底。

年纪轻轻的干部,还受过表彰,觉悟一定会很高吧?黄礼仁听完很满意。

正主不在家,黄礼仁没有再上门吃闭门羹,而是心满意足的回了单位。

他考察的任务已经结束,下一步就是给领导汇报,然后等领导定夺,保险起见,最好下一次再过来的时候已经获得了领导的支持,而且是拉着街道办的人一块上门做工作。

话说唐植桐在清大领了优秀大学生证书、做了报告后,先去北图找小王同学,在北图墨迹到下班才夫妻双双把家还。

刚到铁辘轱把信息中心,唐植桐就被信息中心主任给喊住了:“桉子,等你一天了。”

“吆,朱大爷,啥事?”唐植桐刹停自行车,摆摆手让小王同学先回家。

“今儿有个化工原料公司的人过来打听你家房子……”老朱原原本本的将事情说了一遍,其中既有自己的主观看法,也有其他几个街坊赞同的话语。

“好嘞,谢谢朱大爷。”唐植桐听完不置可否,从兜里掏出一盒大前门塞给老朱,事关自家祖宅,这盒烟花的还是挺值的。

等唐植桐回到家,小王同学明显也从张桂芳嘴里听说了此事,张口问道:“要不要我找人问问?”

“上赶着不是买卖。他不是说可以补钱吗?咱等他再来,谈呗,保不齐有更好的房子呢,有更好的房子咱就换,大不了咱补给他们钱。”唐植桐嘿嘿一笑,发扬风格也不是不可能,一切都得用规则说话。

“那咱这一院子的菜咋办?我看他那眼神不像好人,就跟要把咱家的菜都揣他兜里似的。”张桂芳看着自家郁郁葱葱的院子,十分不舍,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依着她的意思,给多少钱都不换。